1921年初夏,中共“一大”在上海開幕,從此,承載著民族復興的歷史巨輪從黃浦江畔揚帆起航;97年風雨兼程,當年“一大”代表們步履匆匆的地方,一支經(jīng)歷改革重塑、換羽新生的聯(lián)保勁旅,從“紅色家譜”中汲取繼續(xù)前行的力量,在強軍興軍的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無錫聯(lián)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作為全軍駐特大城市最大的地面油庫之一,不僅見證了浦江兩岸的百年興衰,也在黨旗軍旗的輝映下書寫了屬于自己的光榮篇章——所屬油庫、轉運站和船運大隊,常年擔負繁重的油料收發(fā)轉運任務,出色完成各項演訓任務?!包h旗引領航程,黨徽閃耀戰(zhàn)位”,進入新時代,該基地黨委堅持在嚴守組織紀律中堅強黨性,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永續(xù)軍魂,譜寫了一曲新時代“浦江之歌”。
黃埔江上黨旗紅,船行萬里不迷航——
“流動支部”斗驚濤
出航。鄧建龍 攝
不同的歷史時空,同樣的熾熱情懷。
初夏時節(jié),浦江兩岸璀璨燈火輝映下,該基地船運大隊“水兵講壇”如期開講。
“當年,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后,毛主席對徐海東同志說,中央紅軍困難較大,向他借兩千塊大洋,徐海東同志從他掌握的七千塊大洋中拿出五千塊大洋送給中央紅軍,并說不用還。毛主席評價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大隊四級軍士長陶曉峰在談到參加“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的體會時,深情地說,“這既是老后勤的精神財富,也是共產(chǎn)黨人的風骨,作為聯(lián)勤保障部隊的官兵,就要像先輩們那樣,不計個人得失,永遠聽黨話,跟黨走?!?/p>
話傳統(tǒng),談體會,學理論。類似于“水兵講壇”這樣的理論學習小平臺,在基地還有很多。所屬11個基層黨支部,分散在浦江兩岸,人員經(jīng)常分布在碼頭、罐區(qū)、棧橋、管線和演訓場等各個點位,他們用先進理論強基鑄魂,積極探索“動中建”新模式,打造過得硬的“流動黨支部”,成為出色完成各項演訓保障任務的重要組織保證。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攸h委堅持用真理之光照亮官兵軍旅之路,引導大家把習近平強軍思想蘊含的理論真諦領會好、把深刻內涵把握準,真正學出感情來、學出信仰來、學出忠誠來。近年來,他們針對官兵經(jīng)常在外執(zhí)勤、經(jīng)受誘惑和考驗更加直接頻繁的實際,以“流動黨支部”為主陣地,通過開辦“水兵講壇”“浦江理論學習群”, 搭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快車,打造“不關門的理論課堂”,及時傳播黨的好聲音,始終把黨員置于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jiān)督之中。
“船艇一出航,支部把航向;船艇越流動,規(guī)范不松動。”船運大隊某登陸艇指導員單既成告訴記者,每次船艇外出執(zhí)行任務,都要及時建立健全組織,做到船艇開到哪里,戰(zhàn)斗堡壘就跟進到哪里,確保動態(tài)條件下“形散而神不散”。多年來,基地在外執(zhí)行任務的“流動支部”始終堅持三個“雷打不動”的好習慣:任務期間由支部書記上一堂黨課雷打不動;每天按時升國旗唱國歌雷打不動;干部找骨干、骨干找戰(zhàn)士人人談一遍心雷打不動。
登陸艇噸位小、抗風浪能力弱,海上演習經(jīng)常顛簸劇烈,暈船嘔吐是常見事。每次都是“黨員突擊隊”沖在最前面,用背包繩把自己綁在戰(zhàn)位上,堅守崗位,一邊嘔吐,一邊操作機械,始終保持戰(zhàn)斗姿勢。
是穩(wěn)如泰山的壓艙石,更是化險為夷的定盤星。去年6月,船運大隊某船在前往九江提運1000噸汽油返航途中,輔機突然失靈,全船斷電,操縱系統(tǒng)完全失控,情況十分危急!越是關鍵時刻,越顯戰(zhàn)斗堡壘威力。只見操作手、瞭望口、集控室等關鍵崗位上,3名黨小組長沉著冷靜、配合默契,迅即準備預備舵、備便錨機、啟動預備輔機……短短數(shù)十秒內,較好地控制住失控油船,與迎面而來的3000噸地方貨船擦肩而過,成功避免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