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右玉中隊連續(xù)22任中隊長、21任指導員帶領官兵接力植樹造林——
66年,黃沙地見證“橄欖綠”
■解放軍報記者張海華 通訊員 孫玉山 龔偉
陽春三月,又到一年植樹時。雁門關內惠風和暢,殺虎口南30多公里的山西省右玉縣依舊寒風刺骨。
殺虎口是古長城的一處關隘,位于晉蒙兩省交界地、毛烏素沙漠邊緣的天然風口地帶。
離開右玉已5年,武警朔州支隊保衛(wèi)干事王棟依舊對右玉中隊營區(qū)里235苗樹木如數家珍:那里有125苗松樹、70苗榆樹、40苗果樹。
之所以用“苗”來形容樹木,是因為在右玉種活一棵樹“比養(yǎng)活一個孩子還難”。辛苦栽培后,樹苗往往經受不住狂風肆虐的考驗,存活率不高、生長周期長。
新中國成立后,右玉縣21屆縣委、縣政府帶領人民群眾一任接著一任植樹造林,將森林覆蓋率從解放初的不到0.3%擴大到現在的50%以上,“不毛之地”變成了“塞上綠洲”。
武警右玉中隊的前身部隊于1953年組建,建隊伊始就投入到當地的造林大潮之中。歷經數次編制調整,換了22任中隊長、21任指導員,官兵植樹造林初心不改,橄欖綠點染了一片片的黃沙地。
綠色接力,植樹事項寫入中隊長交接清單
一走進中隊,指導員李瑞就帶著記者參觀了榮譽室。榮譽室的展柜中陳列著不少官兵參加植樹造林的物件:防沙面罩、鐵鍬、鎬頭、手套、籮筐……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60多年里,中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義務植樹造林的傳統始終代代傳承。
“一年一場風,從春吹到冬?!币朐诘乩項l件特殊的右玉種活樹,不能嚴格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播種。這里的植樹節(jié)見不到人種樹,人們的經驗是:“要種樹,必須等到五一前后,土壤完全解凍。”
薛宏文是中隊第15任指導員。作為朔州人,他從小就聽說過右玉的風和樹。
右玉的風曾被當地人分成兩種:一種叫“黃風”,刮起于毛烏素沙漠,能快速在平地上積起一座沙丘,甚至將人掩埋;一種叫“黑風”,大風平地而起,能把碗口粗的樹刮斷,黃沙遮天蔽日,白天猶如黑夜。
右玉的樹種起來有不少方法:播植護岸林防止河灘干沙移動;在流動的沙丘上呈網狀開溝,秧苗用結繩壓條,固定沙丘;在侵蝕溝沿和風蝕殘堆上不規(guī)則地密集造林種草,之后再不斷補植……
2000年初,薛宏文到了右玉中隊,就帶著官兵加入到植樹大軍中,既把自己的責任田――“武警林”種好,還幫助中隊的共建單位植樹。
“那時參加植樹造林可跟現在用畝來計算不一樣,我們都是用棵數。”薛宏文說?!胺N樹全靠官兵用鐵鍬挖樹坑,手上磨起血泡、扭傷手腕都是常見的事……”朔州支隊副政委雒曉宇曾在右玉中隊當排長,對種樹的經歷記憶猶新。
王棟是中隊第18任中隊長。2012年6月,他與第17任中隊長交接工作時,交接單上清楚備注了不少與種樹有關的事項:樹木、路牙石等固定資產和鐵鍬、鎬頭等營產營具有多少;已經種了多少棵樹、多少個樹種、哪年栽種的、由誰負責;植樹、養(yǎng)護的時機、方法和注意事項,等等。
獨特的交接內容,并非兩位中隊長首創(chuàng),而是右玉中隊幾十年來的慣例。
記者了解到這樣一組數字:右玉中隊官兵平均每年義務植樹20余天,先后義務植樹造林1900畝,并常年養(yǎng)護著約500畝的“武警林”。
“看,這些樹長得不是很整齊,矮一點的是樹枯死后陸續(xù)補種的?!蓖€未泛綠的南山,已接過植樹接力棒的李瑞和中隊長孟卓盤算起了今年的植樹活動:“天氣再暖和一點,我們準備再申請種一片‘武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