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邁向網絡時代
■解放軍報記者 李佳豪
第7個烈士紀念日當天,第77集團軍某旅組織新兵登錄網上軍史館,學習飛行員、軍隊系統(tǒng)“最美奮斗者”獲得者邱光華烈士“雄鷹折翼寫大愛”的先進事跡,引導他們進一步筑牢扎根軍營的理想信念。
與此同時,在千里之外的西北某戈壁,一場名為“網上祭英烈、傳承東風魂”的教育活動正在進行?;顒又校瑧?zhàn)略支援部隊某部不同點位的官兵齊聚數字史館,深切緬懷該部21名為航天事業(yè)獻出寶貴生命的英雄前輩。
“‘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我們已組織各類網上教育活動近百場?!睉?zhàn)略支援部隊某部領導告訴記者,作為單位建設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的重要內容,網絡“云課堂”已成為他們鑄魂育人、賡續(xù)基因的重要陣地。
網上軍史館的建設,只是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向網絡時代邁進的縮影。探訪大江南北的座座軍營,一系列喜人變化次第顯現——
世界屋脊,西藏軍區(qū)某邊防旅一場大課輔導正在進行,分散在各邊防哨所的官兵登錄強軍網同步參加,并不時通過彈幕進行討論?!笆濉逼陂g,強軍網接入邊防哨所,破解了教育時間難統(tǒng)一、人員難集中、場地難保障的問題,實現了“兵撒千里邊防線,云端同聽一堂課”。
大洋之上,南部戰(zhàn)區(qū)海軍某艦下士王凱結束值更后登錄艦上局域網,當天的教育內容很快便通過衛(wèi)星傳至屏幕之上。得益于海軍“岸艦一體”平臺和“藍網工程”系統(tǒng),官兵不論身處何方,都可利用該平臺系統(tǒng)實現在線聽課、回放補課,時空界限被網絡打破。
大山深處,火箭軍某旅上等兵陳皓利用業(yè)余時間將手機連上軍營WiFi,登錄國防科技大學“慕課”系統(tǒng),從千余節(jié)理論學習課程中選擇自學內容。入伍5年來,陳皓親歷了智能手機從最初的“嚴禁嚴管”到逐漸“放開使用”,互聯網已成為他和戰(zhàn)友不可或缺的學習平臺。
強軍網直通營連班排、局域網貫通邊防海島、互聯網聯通軍營內外……“十三五”期間,軍隊信息網絡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不僅為高質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硬件支撐,更催生了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
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部戰(zhàn)區(qū)空軍某部推出“學習軍營”等許多深受官兵喜愛的線上教育產品;注重“用戶體驗”,國防大學政治學院運用多種網絡媒體平臺,探索“全媒體”學習模式、“微時代”教育模式;運用大數據算法,西部戰(zhàn)區(qū)某保障隊研發(fā)的教育手持終端可通過計算瀏覽量等數據,分析官兵喜好,并據此及時調整推送內容……
“如同一陣春風,豐富的網絡元素讓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出勃勃生機?!睆氖滤枷胝谓逃ぷ鞫嗄甑年戃娔巢扛闭Z樹鵬告訴記者,5年來,隨著網絡載體與教育本體深度融合、網絡性能與教育功能有機結合、網絡優(yōu)勢與教育形勢轉化契合,網絡已成為提升軍隊思想政治教育質效的“倍增器”。
網迎新時代,網聚強軍夢。輕敲鼠標鍵盤,奔涌的信息數據順著網線傳遍座座軍營;輕觸手機屏幕,形式多樣的網絡教育產品借助電波躍然指端……透過一個個火熱場景,人們真切地感受到,插上信息化翅膀的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在網絡時代發(fā)揮出巨大威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