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 發(fā)布:2021-05-20 10:04:24
寶塔山下話黨史⑨|中共鄂豫陜特委成立及紅七十四師的組建
1935年9月9日,中共鄂陜、中共豫陜兩特委在商南縣趙川鎮(zhèn)西北的梁家墳村舉行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共鄂陜、中共豫陜兩特委合并為中共鄂豫陜特委(又稱中共陜南特委),統(tǒng)一領導根據地的斗爭。合編各游擊武裝,組成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會議同時決定了中共鄂豫陜特委的組成人員,由鄭位三擔任書記,陳先瑞、李隆貴、方升普、曾琨為常委。10月6日,各路游擊武裝部隊在商南縣碾子坪中坪大西溝口集中,合編成立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陳先瑞任師長,李隆貴任政委,師下轄兩個營和手槍團,約700人。中共鄂豫陜特委成立后,率領紅七十四師,在鄂豫陜蘇區(qū)的廣大區(qū)域內,堅持了鄂豫陜根據地的革命斗爭。
今天,中國軍網、武警陜西省總隊“寶塔山下話黨史”網絡新媒體主題宣傳活動帶您走進商洛紅軍廣場,一同了解中共鄂豫陜特委成立及紅七十四師的組建。
視頻內容:
大家好,我是武警商洛支隊紅色講解員袁明揚。今天,我們走進商洛紅軍廣場,一同了解中共鄂豫陜特委成立及紅七十四師的組建。
1935年7月30日,中共鄂豫陜省委為“首先爭取陜甘蘇區(qū)的鞏固,集中力量以新的進攻策略消滅敵人……”之目的,率領紅二十五軍主力4000人,離開了以商洛為中心的鄂豫陜邊區(qū)革命根據地。
鄂豫陜省委離開根據地前,向鄂陜和豫陜兩支特委發(fā)出的兩封指示信被時任鄂陜第三路游擊師特務隊隊長的叛徒趙九海搶走。留在根據地的鄂陜和豫陜特委和各路游擊師失去了省委的統(tǒng)一領導,也得不到主力紅軍的消息,仍按原計劃在根據地內線進行土地革命和反“圍剿”斗爭。
8月底9月初,鄂陜、豫陜兩特委分別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紅二十五軍在隴東作戰(zhàn)的消息,才知道省委和紅二十五軍主力已經北上。兩特委遂在商南縣趙川鎮(zhèn)西北的梁家墳村會合,并于9月9日召開聯席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共鄂陜、豫陜兩特委合并為中共鄂豫陜特委,又稱中共陜南特委,統(tǒng)一領導根據地的斗爭;合編各游擊武裝,組成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并指出游擊作戰(zhàn)的方針應機動靈活,同敵人兜大圈子,以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會議同時決定了中共鄂豫陜特委的組成人員,由鄭位三任書記,陳先瑞、李隆貴、方升普、曾琨為常委。
10月6日,豫陜游擊隊師各大隊,鄂陜第六路、第七路游擊師,山陽西區(qū)游擊大隊在商南縣碾子坪中坪大西溝口集中,召開大會,合編各路游擊武裝部隊,成立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陳先瑞任師長,李隆貴任政委,師下轄兩個營和手槍團,約700人。中共鄂豫陜特委成立后,率領紅七十四師,在鄂豫陜蘇區(qū)的廣大區(qū)域內,同進攻根據地的國民黨軍兜大圈子,先后打了五個來回,進行了上百次的戰(zhàn)斗,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鄂豫陜革命根據地的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圍剿”,殲滅國民黨正規(guī)軍與地方反動武裝4000多人,繳獲各種槍支3000多支,從而堅持了鄂豫陜根據地的革命斗爭。
正當中共鄂豫陜特委領導根據地軍民勝利進行斗爭的時候,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fā)。中共中央全面分析了西安事變的性質和發(fā)展前途,獨立自主地制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根據周恩來與張學良、楊虎城商定的計劃,12月21日,調由紅二十五軍、二十六軍等部組成的紅十五軍南下商洛,協(xié)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抵抗國民黨親日派的進攻。12月24日,根據中央指示精神,紅七十四師改編為抗日南路軍(對內仍稱紅七十四師),軍長陳先瑞。
1937年1月,抗日南路軍根據周恩來的指示,向東開拔,進至潼關、靈寶之間,履行三方聯軍擬定的作戰(zhàn)計劃,阻擋國民黨親日派部隊入陜。1月15日,周恩來電令抗日南路軍回師商縣,與紅十五軍團會合。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1937年2月5日,紅十五軍團奉命撤離商縣。2月8日,抗日南路軍復用紅七十四師番號,也撤出商縣,移防鎮(zhèn)安、柞水一帶。4月,紅七十四師奉命移駐長安縣大峪口進行整訓。這時,全師已發(fā)展到了2100余人。6月,鄭位三奉調回延安,中共鄂豫陜特委撤銷。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后,紅七十四師奉命開赴三原,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留守處,參加到偉大的全民族抗戰(zhà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