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5日電
隨筆:難民危機沖擊歐盟“巴別塔”
新華社記者張遠
人類想上天堂,造巴別塔以登。上帝為阻人類登天,使人類講不同語言,人類溝通不暢各散東西,巴別塔半途而廢。
這則《圣經(jīng)》里的故事近期被多家媒體選用,比擬難民潮沖擊下的歐盟:面對危機,歐盟各國忙于表達自身的政治話語,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不團結(jié)”。
按照歐盟與土耳其達成的協(xié)定,處于難民潮“閘口”位置的希臘自4日開始向土耳其遣返滯留境內(nèi)的難民,歐盟得以暫時“舒口氣”。但這場危機在歐盟內(nèi)部沖擊出的裂痕,可能長久難以消弭。過去一年來,各國打著各自的“小算盤”,計算著自己的切身利益,使整個歐盟在應對危機問題上始終“對不上賬”。
德國及一些北歐國家的政府首腦們堅持較為開放的難民政策,希望難民融入社會后能夠緩解本國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德國總理默克爾就在歐盟倡導各國共擔責任、為難民危機尋找共同方案。
而同為歐洲政治大國的英、法卻有另外的考慮。英國首相卡梅倫擔憂,如果從歐洲大陸認領(lǐng)難民,英國公眾可能會在6月舉行的“脫歐公投”中更加偏向于脫歐,卡梅倫政府通過這次公投促成歐盟改革的愿望可能無法實現(xiàn)。法國眼下飽受恐怖活動困擾,不少歐洲媒體把難民與恐怖主義掛鉤,奧朗德政府擔憂,接納難民可能會引發(fā)極右勢力和民粹主義勢力的抬頭。
而有大量難民過境的希臘、馬其頓、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等“通道國家”,則有一種“后方不懂前線苦”的感嘆。它們指責德國不懂“一線”國家的難處,多次批評德國的“開放”政策吸引了更多難民涌入歐洲。失控的難民潮也使這幾個國家無法落實歐盟先前為他們分攤的安置難民配額。
位于南歐的意大利、馬耳他面對的是穿越地中海的難民。兩國更希望歐盟能重視在北非的反恐投入,幫扶利比亞建立穩(wěn)定政府,從源頭上遏止難民。
難民危機正多方面挑戰(zhàn)歐洲一體化進程。大量難民涌入迫使馬其頓、塞爾維亞等國關(guān)閉邊界,“歐洲一體”的核心內(nèi)容“互開邊境、自由通行”已被實質(zhì)性打破。部分地區(qū)甚至上演“以鄰為壑”,將難民潮水引至他國之舉時有發(fā)生。有關(guān)國家互信下降,代之以防備與戒心。
在這場難民危機面前,歐盟長期宣揚的平等、博愛等所謂“普世價值”的光環(huán)也暗淡了許多:直至今日,各國仍用“移民”一詞指代這次危機的主體;聯(lián)合國難民署也提出,歐盟把已到達希臘的難民遣返至土耳其不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救助的規(guī)定,是否合法有待商榷。
作為區(qū)域一體化組織,歐盟以往總是能像“切薩拉米香腸”一樣緩慢、分層化解各種分歧,推動各主權(quán)國家在同一個框架下協(xié)商、妥協(xié)以應對危機。但面對沖擊力大、波及面廣、影響力強的這場難民危機,不少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安全等層面最敏感的神經(jīng)被挑動,從而將對自身的利益的考量凌駕于歐盟的向心力之上。
歐盟不是虛幻的“巴別塔”,善待難民、處理危機,歐盟各國還需更多的理解、包容、讓步和妥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