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特別的時間節(jié)點:在習主席向全軍發(fā)布新年開訓動員令“滿月”之際,本報啟動十九大勝利召開之后的第一年“新春走軍營”采訪活動。
●這是一個特別的部隊單位:1個月前,習主席向全軍發(fā)布訓令的大會主會場設在該師某團靶場,全師官兵備受激勵,迅速掀起大抓實戰(zhàn)化訓練熱潮。
●新春走軍營,戰(zhàn)地鼓角聲震耳;夜宿野營村,金戈鐵馬入夢來。本報記者深入該部野外駐訓地,與某團紅二連官兵同吃同住,零距離感受實戰(zhàn)化訓練——
我們喜歡這些“不好看”
走進野訓場,記者第一眼就發(fā)現連隊野營帳篷并沒有“列隊”搭建。“我們當天抵達后,勘察完地形各班分頭搭帳篷,20多分鐘就搞定。”下士車長崔鴻艦告訴記者,以前野外駐訓搭帳篷時,有的單位還標線,讓全連所有帳篷整齊排列。這次搭建帳篷,除了考慮山坡搭建的安全性,主要考慮的是便于全連能以最快時間收起帳篷、便于偽裝、打起背囊就能上戰(zhàn)場。
走進帳篷,記者發(fā)現擺放比較整齊的是帳篷墻面掛著的幾個黃臉盆。防潮墊、褥子、被子疊放在一邊,有型,但并非是好看的“豆腐塊”。“我們注重內務,這是軍人作風養(yǎng)成,但是野外駐訓期間,內務標準更貼近實戰(zhàn)?!贝搌櫯灨嬖V記者。
正在犯愁帳篷內外都拍不出“好看”的照片時,記者又被崔鴻艦給問倒了:“不知道你來時路上,有沒有看到我們偽裝的步戰(zhàn)車?”當時猛一打眼,記者還真沒注意到戰(zhàn)車就在身旁,像是在隨意堆放的東西上鋪了一個防雨帆布,全無威武之姿。但在崔鴻艦眼中,這更貼近實戰(zhàn),偽裝要求是要和山的地形地貌融為一體。
同住一個帳篷的二年兵趙番番是第一次到臥龍山駐訓,很喜歡“這個山上光禿禿、山路彎彎繞的地方”,理由是:在這樣的山路上跑步,對小腿肌肉鍛煉特別大?!芭c團部營區(qū)相比,我們覺得這里更能提高我們的體能素質。”
記者和兩位戰(zhàn)士說起師長的一個觀點“打仗都是不好看的”,引起他倆的強烈共鳴?!斑@兩年演練比武,哪里還是紅旗招展、鑼鼓喧天啊?!彼麄儾患s而同地回憶起習主席在該師靶場發(fā)布開訓訓令時的一個細節(jié),現場僅有一條橫幅:中央軍委2018年開訓動員大會。
一切從實戰(zhàn)出發(fā),讓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遠離了練兵場,越來越多的“不好看”受到基層官兵的點贊。“我們喜歡這些‘不好看’,來真的、來實的,這是對能打勝仗負責!”趙番番說得很有力。
當代“何萬祥”應該怎樣煉成
寒夜兵營,秩序井然。晚上8點半,連隊準時進行晚點名,答“到”最響亮的聲音出現在指導員李紅委喊出的第一個姓名——何萬祥!
何萬祥是連隊的老連長,生前曾3次榮獲戰(zhàn)斗英雄稱號,1944年3月25日夜晚在攻打山東沂源縣大泉莊虎山山頂的偽軍炮樓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29歲。
時間穿越74年,又是一個夜晚,當何萬祥的英名呼出后,全連官兵齊聲答“到”,聲震夜空,奪人心魄。
“我們師的歷史很厚重,紅色傳統(tǒng)代代傳。習主席在參觀我們師史館時,特別提到抗美援朝中的松骨峰戰(zhàn)斗,他說,‘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很多戰(zhàn)士都能背下習主席說的這句話。”晚點名結束后,指導員一走進記者夜宿的帳篷就說,不僅為自己所在的師驕傲,也為自己所在的“平江起義團”及紅二連自豪。師里、團里、連里的一位位英雄都是從戰(zhàn)場走來的,英勇機智。我們今天爭當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要學習這些前輩,傳承紅色基因。
當代“何萬祥”應該怎樣煉成?寒冬的小帳篷里,大家的心聲逐漸聚焦成一句話——
走向戰(zhàn)場!
“習主席發(fā)布開訓動員令后,我們沒有回宿舍,直接開赴野外,連續(xù)兩晝夜進行大強度訓練。戰(zhàn)士們都特別興奮,貼近實戰(zhàn),找到了打仗的感覺!”連長李志偉喜歡一句話:聞令而動,走出營門就是戰(zhàn)場,出門就能戰(zhàn)斗。
崔鴻艦接過話茬:“往年都是天氣回暖后才組織野外駐訓,而今年野外駐訓提前了兩三個月,并在降雪天氣出動。天寒地凍,條件艱苦,但是大家‘氣多’‘骨頭硬’,訓練成績提高明顯?!?/P>
實戰(zhàn)化要靠一線官兵來落實,對個人素質提出更高要求。畢業(yè)于西北工業(yè)大學的趙番番說起眼下的訓練課目,神情并不輕松:“既要學會掌握,更要做到極致。習主席視察我們師時強調‘加強科技運用,增強官兵科技素養(yǎng)’?,F在我們的武器裝備先進了,但是如何熟悉裝備性能,包括完成好對多目標快速精準射擊,我還得拼命練呢?!?/P>
忙“主業(yè)”,再苦都開心
低矮的帳篷里,雖然燈光并不亮,但崔鴻艦有些皴裂的雙手和掌心殘破的老繭仍看得很分明,讓人心疼。
“我們剛進駐訓場那兩天,正逢三九嚴寒。第一時間挖廁所,那土是一小塊一小塊鑿出來的,一鎬下去只能刨出瓶蓋大小的土塊,我和幾個戰(zhàn)友的手掌都磨出了血泡。這還不是最疼的。刨土時經常有土塊崩到臉上,那才叫一個疼?!贝搌櫯炚f到這里,憨厚一笑。
兩位戰(zhàn)士告訴記者,剛進駐臥龍山時,供水比較緊張,大家都節(jié)省著用。連里一位戰(zhàn)友打來洗臉水后走進帳篷處理事情,等出來時發(fā)現已經結冰了。“敲開冰,冰下面的水還能用!”
現在,連隊不僅熱水供應有保障,而且熱飯熱菜供應也讓大家滿意。崔鴻艦和趙番番齊聲說到炊事班的辛苦:早晨5點鐘就起床了?!艾F在天氣冷,炊事班的飯菜送過來還有一段路,而炒菜涼得快,炊事班就盡量多做一些燉菜。對于燉菜,戰(zhàn)士們也會打趣:要想跑得快,天天吃燉菜。連隊不少北方人更愛吃饅頭,炊事班就得付出更多氣力,因為大冬天的,揉面特別費勁?!毕羯诖淀懞?,記者問兩位戰(zhàn)士:多少時間能入睡?他們回答:很快!
連里已經開始按照新的軍事訓練大綱施訓,要求更嚴,難度加大,在兩位戰(zhàn)士看來,“抓得更緊了”。
雖然每天訓練任務很重,但兩位戰(zhàn)士沒有絲毫抱怨:打仗是我們軍人的“主業(yè)”,主要精力要用在主要事情上,忙“主業(yè)”,再苦再累我們都開心。“我們現在訓練,就是要向打仗用勁!吃苦才夠味,退伍才不后悔……”
第一次睡帳篷、打地鋪,記者擔心會不會“今夜無眠”。打開手機,記者看到氣溫顯示是-5℃,而且總覺得有冷風在吹自己的臉……熄燈后30分鐘左右,記者聽到了趙番番均勻的鼾聲。崔鴻艦有點咳嗽,過了一會兒他也進入了夢鄉(xiāng)。
“十五的月亮”在這里被冷落了……
夜宿臥龍山,適逢當晚有152年難得一見的月全食——“紅月亮”。當天是農歷臘月十五,很多人在微信朋友圈曬“十五的月亮”。而記者發(fā)現,當晚的月亮在臥龍山有些被冷落了,沒有發(fā)現哪位戰(zhàn)士特意走出帳篷來賞月。
“我們是數字化部隊,‘抗干擾’能力強?!壁w番番笑著說,自己不能像在地方工作的同學那樣坐在窗邊拍攝月亮,也可能是因為沒有那個閑情逸致吧?!拔覀冇懈匾氖虑椤毐鴤鋺?zhàn)。自己一到臥龍山,就覺得練兵備戰(zhàn)的氣場特別足。家人對我也很支持,特別是聽說我們現場聆聽了習主席的開訓動員令,很驕傲,讓我們在部隊安心訓練好好干,不要牽掛家里?!?/P>
這位國際貿易專業(yè)畢業(yè)的大學生當兵兩年,有的在地方發(fā)展的同學已買車買房。聊到這里,他說無悔軍旅選擇,“我們開的車比他們的牛多了,雖然住在帳篷里,但是這種磨礪是拿錢買不來的財富……”
兩位戰(zhàn)士告訴記者,現在來自機關的干擾越來越少?!拔覀儜?zhàn)士最煩機關瞎折騰。練為戰(zhàn),任務很明確,我們也能全神貫注投入實戰(zhàn)化訓練?!彼麄冞€告訴記者,當天中午,全連官兵照了一張合影,因為連隊再次被師里評為“軍事訓練一級連”,榮登“龍虎榜”!
凌晨起身,走出帳篷,凝望星空,天上的“紅月亮”已復圓。記者不禁遙想60多年前,和現在紅二連官兵差不多年歲的志愿軍戰(zhàn)士,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以至于敵人哀嘆“月亮是中國軍人的”。聽著從一頂頂帳篷中傳來的鼾聲,記者腦海中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全連官兵第二天一早爬起來,滿血復活地投入到實戰(zhàn)化訓練中,只為實現一個目標——未來戰(zhàn)場的勝利是屬于我們的!
上圖:該師官兵夜訓即景。
下圖:臥龍山駐訓期間,官兵進行實裝通過染毒地帶演練。葉 紅攝
版式設計:梁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