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十一版)
527 張麗霞
張麗霞,女,漢族,1952年3月生,黑龍江省大慶市肇州縣印刷廠退休工人。
張麗霞40年如一日照顧丈夫的大伯、大娘,沒睡過一次安穩(wěn)覺,沒吃過一頓安穩(wěn)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用孝心和付出書寫了超越血緣的人間大愛,傳承了尊老愛親的良好家風(fēng)。
張麗霞丈夫的大伯是抗美援朝老兵,一輩子無兒無女,和老伴相依為命。1979年,看到年邁體弱的老兩口,身為侄媳婦的張麗霞主動對丈夫說:“老人扛過槍,保家衛(wèi)國,現(xiàn)在年紀(jì)大了,咱們得管他們??!”就這樣,張麗霞將兩位老人接來自己家同住,照顧他們的生活,這一住就是40年。
張麗霞和丈夫的工資當(dāng)時每月只有200元左右,日子過得緊緊巴巴。但張麗霞從來沒有后悔將老兩口接過來照顧,也從來沒有因為生活拮據(jù)而怠慢兩位老人,好吃好喝的都讓他們先嘗,每日辛苦忙碌,從沒有抱怨過一句。
1999年,70多歲的大娘突發(fā)腦血栓癱瘓在床,生活無法自理。1000多個日夜,張麗霞像對待親媽一樣,給大娘洗衣喂飯、端屎端尿、翻身捶背,沒有一絲怨言,直到老人安然辭世。大娘去世后,大伯時常想念老伴,為了安慰他,張麗霞經(jīng)常給老人講笑話,哄他開心,照顧得更加精心。
隨著年齡增長,大伯的身體每況愈下,每年都得在醫(yī)院住一陣子。每次住院,張麗霞都會在老人床邊悉心照顧,直到老人痊愈出院。2017年冬天,大伯突發(fā)腦中風(fēng),醫(yī)生下了病危通知單,張麗霞焦急萬分,東挪西湊借了幾萬塊錢救治,她和丈夫、兒子、兒媳輪流去醫(yī)院照顧,終于把大伯從鬼門關(guān)拉了回來。大伯時常對人念叨:“我這個侄媳婦不好找啊,比親閨女都親啊!”
張麗霞的孝行之舉,深深感染著家中每一個人。兒媳搶著替她做家務(wù),幫她揉肩捶背買衣買藥;小孫女每天晚上都給太爺爺、爺爺奶奶洗腳……張麗霞在人生每次抉擇中,都把盡孝放在前面,為子女作出榜樣。如今,一家七口,四代同堂,其樂融融。
張麗霞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528 張美靜
張美靜,女,漢族,1998年9月生,共青團員,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西閻鎮(zhèn)堡子村村民。
8年前,面對養(yǎng)父母先天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殘酷現(xiàn)實,面對奶奶猝然離世、爺爺腦梗臥床的重大變故,年僅12歲的張美靜用稚嫩肩膀勇敢承擔(dān)起照顧家庭的重?fù)?dān),為新時代新青年樹立孝老愛親的榜樣。
張美靜一出生就被養(yǎng)父母抱養(yǎng)。養(yǎng)父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癥,無勞動能力;養(yǎng)母患有神經(jīng)性肌肉萎縮癥,并伴有間歇性癲癇,常年臥床,生活不能自理。爺爺奶奶經(jīng)營著一家小磨坊,一家人日子過得雖不富裕,也算平靜和美。2011年,奶奶猝然離世,爺爺突發(fā)腦梗臥床。一家四口3個病人,正在讀初一的張美靜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做飯是她面臨的第一個難題,個頭低夠不著炒鍋,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燙了,她從沒喊過疼……每天晚上張美靜要起床兩三次,給行動不便的養(yǎng)母翻身,多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早晨6點,她又早早起來照料家人起床洗漱、收拾房間、洗衣做飯。天氣好時,她就把養(yǎng)母背上輪椅,推到院子里曬太陽;為了讓家里氣氛活躍起來,讓老人們高興,張美靜就給他們唱歌,用自己的愛維系著這個家。
懂事的張美靜不僅要照顧好家人們,還學(xué)會了干農(nóng)活。播種時,她用家里的小推車一趟趟往地里送種子化肥。收獲時,她一個人從地頭把小麥推回來,一整袋扛不動,她就半袋半袋地扛,扛回來倒在院子里晾曬,遇到天氣突變,她又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家里端……在地里干活時,每隔兩個小時,她就飛跑回家?guī)宛B(yǎng)母翻身,喝上一碗水,然后再回到地里繼續(xù)干活。張美靜種麥子、收玉米、打理菜園,靠幾畝薄田支撐著這個家。
2015年,養(yǎng)父因腦出血去世。為養(yǎng)父看病、送葬花完家中僅有積蓄,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爺爺由小叔贍養(yǎng),張美靜和養(yǎng)母相依為命。在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張美靜用全部精力照顧養(yǎng)母。她說,媽在,家就在。在當(dāng)?shù)卣畢f(xié)調(diào)下,她帶著養(yǎng)母一起上學(xué),在職業(yè)中學(xué)選擇了自己最愛的聲樂課程。
張美靜榮獲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山西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529 張海香
張海香,女,漢族,1987年6月生,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zhèn)江村成鑫服裝廠職工。
11年前,丈夫因病離世,懷有身孕的張海香毅然生下女兒;再婚時,她要求男方入贅,夫妻二人共同照料“前公婆”。她用質(zhì)樸的言行,書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故事,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2008年2月,張海香和伍建華邁進婚姻殿堂。結(jié)婚當(dāng)天,在親友見證下,兩人彼此承諾:今后不離不棄,共同孝敬父母、撫養(yǎng)孩子。結(jié)婚后,伍建華不再外出務(wù)工,在老家一邊經(jīng)營網(wǎng)店,一邊照顧已有身孕的張海香。2008年3月,伍建華突發(fā)心肌梗死,不幸離世。
張海香娘家在安徽宿松縣,因為愛情,她遠(yuǎn)來青陽。如今丈夫突然離世,加劇了她對娘家的思念。但當(dāng)她看到傷心欲絕的公婆時,毅然決定留下?!肮弄氉尤ナ?,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如果我一走了之,怎么對得起剛剛死去的建華呢?”張海香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撫養(yǎng)長大,照顧好公婆,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扛起家的責(zé)任。女兒出生8個月,她把孩子交給公婆照顧,外出打工維持一家生計。幾位好心鄰居見張海香生活艱難,主動給她介紹對象。不忍心丟下公婆的張海香卻說,我現(xiàn)在就是伍家的女兒,再婚有兩個條件:其一男方必須入贅,其二男方要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前夫父母。此言一出,讓不少有心者望而卻步。但張海香的善良、孝順和堅強深深打動了鄰鎮(zhèn)青年方東興。2010年,方東興走進了伍家,和張海香開始了新的生活?;楹蟮诙辏瑑鹤禹樌鍪?。夫妻倆考慮到二老的感受,主動提出讓兒子姓伍,年邁的公婆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2011年,張海香的公公不幸患上腸癌,家底薄弱的夫妻倆四處籌錢為老人醫(yī)治,住院期間更是無微不至照料。張海香精心烹調(diào)飯菜,為老人按摩、擦洗、換藥,像伺候自己的父親一樣,在醫(yī)院沒日沒夜地照顧了40多天。2018年,婆婆患腎結(jié)石住院,張海香像親生女兒一樣形影不離、悉心照料。
張海香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安徽省道德模范稱號。
530 張家豐
張家豐,男,漢族,1988年7月生,安徽省蚌埠市固鎮(zhèn)縣王莊鎮(zhèn)新河村村民。
張家豐放棄學(xué)業(yè)、放棄工作,用兩年的癡心堅守,喚醒植物人女友;他不離不棄、精心呵護,又用兩年時間讓全身癱瘓的女友慢慢站起,攜手走進婚姻殿堂,用忠貞愛情締造了生命奇跡。
2008年5月,張家豐的女友張曉宇突發(fā)腦積水,前往蚌埠醫(yī)學(xué)院附屬醫(yī)院腦外科診治,3天后轉(zhuǎn)到南京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處于重度昏迷狀態(tài)。正在合肥讀大學(xué)的張家豐得知消息后,毅然放棄學(xué)業(yè),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主動來到醫(yī)院照顧重度昏迷的張曉宇。早晨6點到晚上10點,他堅守在重癥監(jiān)護室門外,期盼的眼神,癡情的守候,卻改變不了張曉宇成為植物人的命運。醫(yī)生下達(dá)病危通知書,斷言沒有任何治愈希望,并通知家人安排出院。女友母親找到張家豐,“孩子,回去吧,你還有自己的未來,這段時間有你的守候,曉宇已經(jīng)很滿足了?!蹦驹G的張家豐說:“我要照顧她一輩子,我相信她一定會醒過來。”
沒有過多的語言,張家豐來到曉宇身邊,一邊照顧女友,一邊學(xué)習(xí)護理知識。每天換尿不濕、翻身、洗臉、刷牙、喂流食、按摩……為了喚醒女友,張家豐無數(shù)次呼喚曉宇的名字,跟她“聊天”,告訴她周邊發(fā)生的趣聞。一天、一個月、一年……張家豐堅守了700多個日夜。也許是愛情的感召,也許是生命的奇跡,2010年9月,張曉宇真的醒了!當(dāng)曉宇用微弱的聲音喊出張家豐的名字時,站在床邊的他喜極而泣,緊緊抱住曉宇。張曉宇由于長期臥床,雙腳已變形,無法站立行走。2010年底,張曉宇在解放軍359醫(yī)院做了雙腿矯正手術(shù)。出院后,張家豐一邊經(jīng)營小吃店,一邊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顧曉宇。又是一個兩年,張曉宇終于能慢慢行走了。
2012年,張家豐執(zhí)手張曉宇,走進婚姻的殿堂。沉浸在幸福中的張曉宇說:“他讓我看到了愛情的模樣?!睆埣邑S說:“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照顧曉宇,給她一輩子的幸福!”這個農(nóng)村男孩,說不出太多動人情話,卻用樸實行動,詮釋著人間最忠貞的愛情,締造著世間最美的生命奇跡!
張家豐榮獲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安徽省道德模范等稱號,榮登“中國好人榜”。
531 陳光英
陳光英,女,漢族,1953年10月生,四川省廣元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盤龍鎮(zhèn)紅光村村民。
10多年來,陳光英悉心照料高位截癱的兒媳,獨自一人料理家務(wù)、侍弄莊稼,她用年邁身軀撐起命運多舛的家庭,是十里八鄉(xiāng)公認(rèn)的“好婆婆”。
2007年,陳光英的老伴因耳聾和患直腸癌,成為三級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為給老伴治病花去家中6萬多元積蓄。2008年,因汶川地震,家中房屋倒塌。2009年,兒媳在重建震后房屋時從高處摔下致高位截癱,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面對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媳、需要照顧的老伴及年幼的孫女,以及兒媳每年近萬元的醫(yī)藥費、震后重建房屋借下的外債,陳光英愁得夜不能寐。為了家庭生計,陳光英讓兒子外出打工,自己默默承擔(dān)起照顧“一癱、一殘、一幼”、操持家務(wù)、侍弄莊稼的全部重?fù)?dān)。
每天,她總是天不亮就起床。照料兒媳喝水、翻身,打理好一切后,便匆匆趕到地里勞作。到了早飯時間,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兒媳。做好早飯照料兒媳吃完后,又給兒媳按摩身體、清理衛(wèi)生。把兒媳都安置妥當(dāng),再返回田里勞作。晚上,忙碌一天的陳光英無論多累,也要堅持給兒媳洗澡擦身、按摩梳頭、換洗衣服。每當(dāng)天氣好的時候,陳光英就把兒媳抱上輪椅,推到外面讓兒媳串串門、透透氣。鄰居們看到都豎起大拇指:“陳大姐對兒媳真好,再苦再累從不抱怨,真是打心眼兒里佩服。”10年來,兒媳一日三餐從來沒有耽誤過,也從來沒有生過褥瘡。
生活的重?fù)?dān),留給她的是一頭華發(fā)、滿臉皺紋和長滿厚繭的雙手??伤琅f笑容滿面、精神抖擻地?fù)纹疬@個家。她的精神影響著兒女,打動著兒媳,感動著十里八鄉(xiāng)。兒媳常說:“多虧有個這樣好的媽,不然我早就不在人世了。要是有來世,我還要做她的兒媳,我愿意侍奉她一輩子!”
陳光英入選“四川好人”。
532 陳秀苗
陳秀苗,女,漢族,1967年6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晉源街道南街村黨支部書記。
未嫁時,她無私照顧失去母親的初生嬰兒,視如己出;結(jié)婚后,她在照顧公婆的同時,悉心照料丈夫前妻的父母,如生身父母,是村民心目中的“好媳婦”。
1990年,23歲的陳秀苗偶然聽說一位村民因分娩大出血去世,留下一個男孩。善良的她多次去探望這個不幸的家庭和孩子,在生活上盡可能地給他們以悉心照顧。在照顧孩子的一年多時間里,陳秀苗和孩子產(chǎn)生無法割舍的真摯感情,萌發(fā)要把這個孩子撫養(yǎng)成人的責(zé)任感。照顧孩子的同時,陳秀苗對孩子樸實憨厚的父親也產(chǎn)生好感。1991年,陳秀苗嫁了過去。結(jié)婚一年后,陳秀苗生了一個男孩,可對繼子沒有絲毫冷落,反而更加疼愛。2018年房屋拆遷后,她用拆遷款給繼子購買住房。
婚后,陳秀苗提出一個令大家都沒想到的要求,她讓丈夫帶自己去前妻的父母家,認(rèn)前妻的父母為父母。此后,她堅持去關(guān)心照料兩位老人。平日里,去家里洗衣服、收拾家,看到家里缺啥吃的穿的用的,她及時給補上。逢年過節(jié),她都要和丈夫帶著孩子去看望。老人病了,她總是悉心陪護……兩位老人感嘆:我親生女兒雖然不在了,但有這個女兒,是我們的福氣。
俗話說長嫂如母。從嫁到這個家,她就承擔(dān)起照料這個家庭的全部責(zé)任。兩個小叔子和一個小姑子從上學(xué)到結(jié)婚生子,她都一手關(guān)心操持。妯娌、小姑子們生病住院也是她親自陪護。陳秀苗用愛心孝行溫暖著家人、感動著村民。
陳秀苗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山西省道德模范稱號。
533 陳敏
陳敏,女,漢族,1981年3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公安局鳳山派出所教導(dǎo)員。
陳敏在大哥和弟弟相繼離世后,同丈夫一起挑起家庭重?fù)?dān),十年如一日,在照顧父母、公婆的同時,還養(yǎng)育著7個年幼的侄子侄女,是家里的“頂梁柱”。她用愛心與責(zé)任為親人送去溫暖,用善念與勇氣為社會增添亮色。
陳敏原本有一個幸福家庭,愛人既是工作中的同事,又是生活中的伴侶,還有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2008年3月,陳敏的大哥遭遇車禍不幸辭世,留下3個兒女,最大的孩子才7歲,還患有腦癱癲癇,生活不能自理。2016年7月,陳敏的弟弟突發(fā)急病離世,留下4個年幼的子女,最小的一個仍在襁褓之中。
陳敏大嫂在丈夫去世后離家出走,弟媳也長期在外打工,將孩子們丟給年邁的公婆。陳敏不忍看著父母既要忍受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之痛,又要日夜辛勞拉扯幾個孩子。她毅然選擇替父母分擔(dān),接手撫養(yǎng)孩子,更是將大哥4歲的女兒帶到身邊照顧,給她找學(xué)校上學(xué)。10年來,她用簡單而平凡的舉動去關(guān)愛家中的每一個成員,悉心撫養(yǎng)侄子侄女,給予孩子們父母般的愛。每逢周末、節(jié)假日,陳敏夫婦都會擠時間回家去陪父母,看望哥哥弟弟的孩子們。為了讓孩子們能夠享受到和其他同齡人一樣的愛,他們不僅給孩子們買衣服、玩具、文具等,還在假期帶著他們出去旅行,見識大千世界。陳敏說:“要通過這些方式,帶孩子們出去走走看看,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告訴他們要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P>
接連的意外,讓陳敏的父母不堪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在父母生病的時候,陳敏夫婦將老人接到縣城醫(yī)院住院治療并輪流照顧,給父母按摩擦洗,守護他們輸液吃藥,陪伴他們說話散步。孩子們生病了夫妻倆也是牽腸掛肚,帶他們?nèi)メt(yī)院檢查治療。2009年,陳敏的公公因病去世,留下婆婆獨自生活。如此一來,她就在父母家、婆婆家之間奔忙,家務(wù)活、地里的農(nóng)活樣樣不落。她和丈夫一起忙碌著,共同支撐著一大家人的生活。
陳敏榮獲貴州省道德模范稱號。
534 陳淑梅
陳淑梅,女,漢族,1950年1月生,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大八浪鄉(xiāng)西太平村村民。
為了女兒臨終前的一句囑托,年逾六旬的陳淑梅16年如一日,悉心照顧全身癱瘓的女婿,喂水喂飯、洗澡擦身、端屎端尿,不離不棄,上演著感人至深的親情故事,詮釋著潤物無聲的慈母大愛,是人們心中的“最美岳母”。
1996年,陳淑梅的女婿遭遇車禍,造成高位截癱。2002年,陳淑梅的女兒被診斷患上白血病,彌留之際,女兒托付母親照顧自己癱瘓的丈夫。陳淑梅含淚答應(yīng)了,承諾一定照顧好女婿。
女兒去世后,陳淑梅和丈夫搬到了女婿家,照顧起全身癱瘓的女婿和剛上小學(xué)的外孫女。陳淑梅照顧女婿像對自己的兒子一樣,十分細(xì)致耐心。每天晚上,陳淑梅兩三個小時就要起來一次為女婿翻身。十幾年來,她就像定了點的鬧鐘一樣,準(zhǔn)時醒來給女婿喂水、接尿、按摩。有一次,陳淑梅外出被撞傷導(dǎo)致膝蓋粉碎性骨折,但她并沒有停下對女婿的照顧。女婿多年癱瘓在床,皮膚潰爛,陳淑梅帶病給他擠出身上的膿水,每天喂他吃飯喝水,幫他解決大小便。
看到陳淑梅如此辛苦,女婿多次有輕生的念頭。一次,陳淑梅給女婿喂飯時,女婿死活不肯張口,開始絕食。“你不吃我就這么舉著,直到你張開嘴為止。”陳淑梅一邊勸導(dǎo),一邊將勺子舉到他嘴邊,一分鐘、兩分鐘、十分鐘過去了,看著岳母的手已經(jīng)不住地顫抖,女婿感動得淚流滿面。2013年8月,陳淑梅唯一的兒子也因病去世,女婿不忍再拖累陳淑梅一家,又想輕生。陳淑梅堅定地對女婿說:“他們走了,你就是媽的兒子,遇到困難只要我們在一起,挺一挺就過去了。”
2018年5月,陳淑梅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住院治療期間,陳淑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婿,每天在病房都通過電話詢問女婿身體情況?;氐郊?,傷口還沒長好,她仍堅持著用另一只手給女婿喂飯。
陳淑梅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黑龍江省道德模范稱號,其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
535 易從梅
易從梅,女,漢族,1954年4月生,湖北省宜昌市遠(yuǎn)安縣鳴鳳鎮(zhèn)北門村村民。
她21年不離不棄,傾盡全力照顧患有“漸凍癥”的丈夫和兒女,用瘦弱的雙肩扛起照顧家人的重?fù)?dān),用樂觀堅強的笑容面對人生苦難,用愛與責(zé)任呵護著至親,支撐起家人的生命希望。
21年前,易從梅一家的日子和和美美??墒翘煊胁粶y風(fēng)云,誰也沒有想到,原本從容的生活來了個“大拐彎”。1998年,易從梅的丈夫突然病倒,輾轉(zhuǎn)宜昌、武漢就醫(yī),被確診為“漸凍癥”。隨后,女兒也被確診為“漸凍癥”。2010年4月,女兒因手腳無力、走路不穩(wěn),不幸墜入水溝溺亡。易從梅還未從痛苦中恢復(fù)過來,又傳來噩耗:遠(yuǎn)在廣州工作的兒子也患上“漸凍癥”,那年他才22歲!面對這樣的生活困境,易從梅沒有被打垮,而是選擇堅強面對。
每天清晨5點,易從梅起床做早餐,趁煮湯熬羹間隙,去照料父子倆起床、上廁所、洗漱。由于他們?nèi)斫┯?,胳膊和腿不能彎曲,給他們穿衣服這樣的小事,都要花上半個多小時。然后再挨個把他們抱上輪椅,喂父子倆吃飯。忙完后,汗流浹背的她才能匆匆吃幾口。這樣的清晨易從梅已度過了7600多個。
安頓好家里的一切,易從梅又扛起鋤頭下地。為了掙錢養(yǎng)家,她一刻不停地勞作,種糧食、栽雷竹、打零工,樣樣都干。收糧的季節(jié),她常常忙到凌晨。田里忙完,她又匆匆回家伺候父子倆起來上廁所,或幫他們翻個身。每年農(nóng)忙那陣,她既要忙地里的活,又要照料丈夫和兒子,幾乎是沒合眼,天就亮了。周而復(fù)始的21個春秋,她從沒睡過一個安穩(wěn)覺。
當(dāng)?shù)卣岩讖拿芬患壹{入精準(zhǔn)扶貧對象,享受到系列扶貧政策。性格要強、樂觀積極的易從梅從不等靠要,拒絕了好心人讓她把父子倆送到福利院的建議。她說:“無論好歹,一家人總要在一起。只要我能動,就要盡好本分,不能給政府添麻煩、給社會添負(fù)擔(dān)?!?/P>
易從梅榮登“中國好人榜”,榮獲湖北省“荊楚楷?!狈Q號。
536 周英仙
周英仙,女,漢族,1953年6月生,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春風(fēng)社區(qū)居民。
30年來,周英仙無怨無悔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膝下無子女的伯父母和兩個孤寡舅舅。丈夫患病后,她不離不棄、精心護理,用柔弱雙肩和堅韌付出支撐起這個特殊家庭,讓老人們安度晚年,贏得鄉(xiāng)鄰的尊重和稱頌。
1979年,周英仙和丈夫沈志強結(jié)婚后,走進了一個特殊的大家庭。家里除了公婆外,還有丈夫的伯父母和兩個舅舅。伯父母膝下無子女,兩個舅舅都是孤寡老人,小舅舅還患有精神疾病。丈夫在廠里上班,家里6位老人全需要周英仙照顧。小舅舅病情發(fā)作時,稍不留神就走失,她四處尋人是常事,有幾次甚至深更半夜去尋找。1997年,沈志強享受單位福利分房,分到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老人們擔(dān)心小兩口離開他們。周英仙知道老人們的顧慮后,主動和丈夫商量,決定繼續(xù)住在老屋子陪伴幾位老人。
周英仙的婆婆體弱多病,她經(jīng)常用自行車推著婆婆去醫(yī)院,從不嫌麻煩,每天都專門為婆婆搭配飲食。公公離世后,她怕婆婆孤單,便在婆婆房里添了一張小床,每天陪她聊天,照顧她睡覺。婆婆晚上經(jīng)常起夜五六次,她都服侍在身旁。婆婆覺得太拖累兒媳婦,常說:“不是英仙照顧得好,我早就隨他爸走了?!?/P>
2011年,周英仙的丈夫患了腦瘤,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醫(yī)生建議做開顱手術(shù)。為了不讓老人擔(dān)憂,周英仙在老人面前裝作若無其事,背地里卻常常以淚洗面。丈夫手術(shù)前,婆婆和伯娘擔(dān)心周英仙會累垮,主動要求進了養(yǎng)老院。丈夫出院后,周英仙每天不厭其煩地幫助丈夫進行康復(fù)訓(xùn)練,晚上為給丈夫翻身,她打地鋪睡在丈夫床邊。其間,她隔三岔五去養(yǎng)老院看望老人,送去飯菜改善伙食,幫她們洗澡、剪指甲。丈夫能下床走動后,周英仙馬上把二老接回了家。
在周英仙的精心照料下,6位老人安詳?shù)囟冗^了晚年,其中婆婆、大舅都活到95歲,伯娘活到了106歲。周英仙一家在春風(fēng)小區(qū)住的幾十年里,她的孝行鄰里都看在眼里,贊在嘴邊,人人都以她為學(xué)習(xí)的標(biāo)桿。
周英仙入選“江蘇好人”。
537 周桔鳳
周桔鳳,女,漢族,1975年5月生,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芳村鎮(zhèn)猷閣口村村民。
丈夫前妻病逝多年,留下幼子和年邁的父母。周桔鳳婚前得知這一切,沒有絲毫顧慮,婚后義無反顧地?fù)?dān)負(fù)起照顧他們的責(zé)任。近4年來,她用至善至真的孝行美德影響著身邊的人,是鄉(xiāng)親們交口稱贊的“好媳婦”。
2016年5月,經(jīng)人介紹,周桔鳳與李知良相識。李知良前妻多年前因病去世,獨自帶著前妻的父母和兒子生活。周桔鳳得知后,主動提出和李知良一起去看望兩位老人。她提著禮物一進門,就親切地叫了聲“爸爸”“媽媽”。周桔鳳對李知良說:“這聲爸爸媽媽不是隨口叫叫,我真心把他們當(dāng)成我的父母看待,希望能夠盡一份女兒的孝心,撫平老人失去女兒的傷痛?!睆哪且院?,周桔鳳幾乎每天都要去老人家里幫忙做家務(wù),陪他們聊聊天。兩位老人看在眼里,感動在心里,逢人便說:“我的女兒又回來了。”
2017年6月,遇上強降雨天氣,兩位老人住的房子存在安全隱患,周桔鳳立刻騰出自己家的房間給他們住,并經(jīng)常給他們做好吃的。老人過意不去,想給周桔鳳一些錢,她堅決不肯收。老人的手機壞了,她買了新手機送給老人,還耐心地教會他們使用。由于當(dāng)?shù)仫L(fēng)俗,錯過了老人的60歲生日,但周桔鳳早早為老人買了新衣服和禮物,過年的時候她做了一大桌子老人喜歡的菜,全家人一起慶祝。吹蠟燭時,老人眼眶有些濕潤:“桔鳳這個女兒,是我親生女兒呀!”
這么多年來,周桔鳳沒有和老人紅過一次臉,沒讓老人受過一次氣。為了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尊老孝老,2018年,周桔鳳組建了“最美領(lǐng)跑”志愿服務(wù)隊,經(jīng)常去敬老院給老人們量血壓、打掃房屋、燒菜做飯、陪伴談心,讓老人們感受到溫暖。
周桔鳳入選“浙江孝賢”“浙江好人”。
538 封孝利
封孝利,女,漢族,1956年9月生,重慶市巴南區(qū)南泉街道和平村村民。
封孝利強忍丈夫去世的悲痛,一邊照顧公公和年幼女兒,一邊打工掙錢償還為丈夫治病欠下的債務(wù)。她堅持帶著公公改嫁,相約照顧老人余生。16年來,封孝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tǒng)美德。
2003年4月18日,封孝利的丈夫因肺癌去世,留下75歲養(yǎng)父、9歲女兒及13萬元債務(wù)。彌留之際,丈夫緊拽著封孝利的手說:“要照顧好爸爸,不能丟下他!”“你放心,不管以后怎么樣,我都不會丟下他不管?!?封孝利含淚承諾。從此,封孝利精心照顧著公公。為了補貼家用和還債,她到處打零工賺錢,家里養(yǎng)了8頭豬,但從來不舍得吃肉,她要養(yǎng)大賣錢。自己買雙新鞋,只有串門才舍得穿,平時在家或下田就光著腳。即使賒賬,她也要背著公公去治病。別人給她一個雞蛋、幾顆糖果,她都揣兜里,帶回家給公公吃。
中年喪夫,封孝利艱難地支撐著這個家。改嫁,或許可以一起分擔(dān)一下生活的壓力。但封孝利“帶著公公才改嫁”的擇偶條件“嚇”跑了很多人,直到許世路的出現(xiàn)。他承諾和封孝利一起還債、贍養(yǎng)雙方老人。封孝利獨自撐起一個家兩年后,終于有了依靠。原本搖搖欲墜的家庭,組合成了一個團結(jié)溫暖的大家庭。兩人剛結(jié)婚不久,公公疝氣復(fù)發(fā)。封孝利和許世路沒日沒夜地交替照料不能自理的公公。為了照顧一家人的生活,封孝利每天從凌晨開始,3點半起床,做飯喂豬、侍奉老人、下地干活……為節(jié)省4元公交車費,她每天步行10多公里上下班,來回近三個小時??吹椒庑⒗鹪缲澓?,全家人都非常心疼。女兒、女婿收入雖然不高,但總將自己的收入拿出來,幫家里還債、添置東西、補貼家用。
(下轉(zhuǎn)第二十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