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第73集團軍某旅的班組比武中,去年排名靠后的合成二營打了一場“翻身仗”,獲得團體第一。
從名落孫山到金榜題名,“逆襲”的背后到底發(fā)生了什么?“這要歸功于‘兵教頭’賀冬強?!痹摖I營長周士薇高興地說道。
提起賀冬強,榮譽一籮筐。近年以來參加各類比武,他多次奪魁,先后被集團軍表彰為“百名優(yōu)秀班長”“練兵備戰(zhàn)先進個人”,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是當之無愧的尖兵。然而,賀冬強最厲害的地方還不是自己當尖兵,而是擅長帶尖兵。
一個月前,營里接到通知,旅隊將組織比武,而當時二營的訓練成績還處于全旅的下游。能否打個“翻身仗”?一時間成了擺在全營官兵面前最緊迫的難題。
“我來!”困境面前,賀冬強主動請纓。然而,萬事開頭難,訓練第一天賀冬強便遭遇一盆冷水:射擊課目,參賽隊員的合格率低;武裝400米障礙,接連有人受傷……
“決不能讓去年的失敗重演!”賀冬強當場立下“軍令狀”,一定要帶領(lǐng)大家打一個“翻身仗”。
從那以后,賀冬強白天和大家一起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晚上加班加點研究考核細則,根據(jù)大家暴露出的短板制訂訓練計劃、創(chuàng)新訓練方法。
射擊成績不穩(wěn)定,賀冬強對照院校訓練使用的激光瞄準裝置,自制簡易教學器材,幫助隊員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瞄準平正關(guān)系并及時作出糾正;武裝400米障礙危險系數(shù)高,容易受傷,賀冬強利用各式訓練器材模擬障礙,把負重組合練習和400米障礙組合在一起,設(shè)計出一個模擬訓練場,不僅降低了訓練風險,訓練質(zhì)效也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他結(jié)合往年訓練經(jīng)驗,向隊員提出涵蓋訓練方法、考核標準等10余條建議。
功夫不負有心人,合成二營最終取得4個單項課目第一和總評第一的好成績。
個人強不算強,集體強才顯真本領(lǐng)。13年帶兵路,賀冬強連續(xù)6年被評為“優(yōu)秀帶新兵骨干”,先后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其中1人提干,多人走上骨干崗位,成為各連隊的中堅力量。
一句話頒獎辭:敢立“軍令狀”,能打“翻身仗”,榮譽一籮筐。這個“兵教頭”,帶兵美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