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強:裘山山的散文集《比山更高的樹》(明天出版社2022年4月),收錄了近20篇短章,記錄下高原戍邊的軍人故事,塑造了邊防軍人的英雄群像。多年前,作家不斷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行走、體驗、采訪,親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邊防軍人的生活,也記錄下很多令人震撼的生命體驗。一次次行走高原,裘山山看到、聽到了太多動人心魄的故事。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他們默默堅守;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死考驗,他們不曾退縮;面對個人情感的糾結(jié)和家庭重負的牽絆,他們犧牲奉獻,用青春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崇高雄壯的軍旅之歌。這些短章和速寫,為當下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打開了一重迥異于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遼遠時空,讓他們感受到自然的偉力、生命的堅韌、軍人的偉岸、英雄的崇高。
裘山山以速寫的方式即景記錄下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寥寥數(shù)筆,形神皆出。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速寫強調(diào)用簡練的線條在短時間內(nèi)扼要地畫出人和物體的動態(tài)或靜態(tài)形象;作為一種篇幅短小、簡練生動的文體,速寫強調(diào)用具有概括力的筆墨描摹人物、敘述事件、復現(xiàn)場景。裘山山的文字精短、節(jié)制、通透、強悍,多用急促有力的短句,通過準確的細節(jié)、精妙的比喻回望神奇、充盈著原始偉力的青藏高原,探尋邊防軍人艱苦且常人并不熟悉的高原生活,親近、想象、描摹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生命情態(tài),從而建構(gòu)起屬于高原軍人的心靈世界和內(nèi)在經(jīng)驗。這些高原軍旅生活的記錄和速寫,氤氳著生活的煙火氣息,留存下生命真實的肌理和生活粗糲的毛刺,直抵讀者心靈的柔軟處,動人卻不耽于煽情。那些曾經(jīng)年輕、青澀的面孔或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模糊,但是那些厚重溫暖的軍旅經(jīng)驗,依然頑強地保留著它本原的面相和質(zhì)地。
無論是高原風物還是英雄傳奇,無論是基層兵事還是軍人情感,都那么真實自然、質(zhì)樸有力,高原官兵的經(jīng)歷、故事、愛情乃至犧牲本身都已化為傳說、傳奇甚至是令人仰望的歷史。歷史作為曾經(jīng)客觀發(fā)生的過程或事件,已經(jīng)過去;但對歷史的解釋卻不斷使之復活并對當代產(chǎn)生意義?;畹臍v史總是經(jīng)過特定的敘述而富有生命力,敘事把過去變成為現(xiàn)在。想當年,裘山山記錄下的是她所親歷的“此在”和現(xiàn)實;如今,事易時移,那些生動鮮活的軍人個體生命,連同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傳奇故事,一起沉入了歷史的深處。好奇心、同理心、使命感,驅(qū)使著裘山山展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梳理與想象,也讓我們從集子里讀到經(jīng)由作家視角回望、重建的“彼岸”和歷史。
《比山更高的樹》是全書的開篇,寫到高原上的樹和兵站大院里茂盛的左旋柳,由此連接起18軍進藏的艱辛歷史。實體的樹、比喻的樹以及軍人身上所負載的樹的象征意涵結(jié)合起來,共同超越了自然環(huán)境的考驗,矗立起銘刻著高原軍人生命印痕的精神豐碑?!吧健焙汀皹洹弊鳛楹诵囊庀筘灤┤珪?,統(tǒng)攝起青藏高原軍人生活的不同側(cè)面。當作家運用比喻來表征世界時,就創(chuàng)造了一種可能的聯(lián)系,將原本無關的事物連接在一起,賦予事物以一種鮮明的意義?!氨壬礁叩臉洹币虼擞辛嗣鞔_的指向意義。站在高山上的邊防軍人們,挺立成了一棵棵不斷成長的樹;而山也因為這些樹的扎根和成長,更加生動、偉岸。有了樹的加持,山有了無限接近天空的可能;而疊加了山的高度,軍人們的精神和靈魂亦更加高蹈。
裘山山采用細節(jié)鋪排與白描敘事相結(jié)合的手法,再現(xiàn)高原官兵的軍人風骨,呈現(xiàn)高原軍人特有的生存狀態(tài)?!秾④娧隆贰兑鞒咴贰妒赝?18國道》《青山為?!贰度f水千山傳遍》等篇章,將歷史與現(xiàn)實緊密勾連,在今昔對比中,寫出軍人永恒的精神和價值;也寫出了日常經(jīng)驗的堅守與極端經(jīng)驗的犧牲,是如何深刻影響軍人情感和內(nèi)心世界的底層邏輯的。書中的一篇篇速寫,描摹高原風物,也承載著大量真切的生命體驗。西藏軍人的信仰和精神,傳遞到了更年輕的一代軍人身上,植入更新鮮的生命足跡中。書中講述的故事、描摹的人物宛若一個個看似粗疏卻又神采盎然的剪影,閃耀著金屬般深沉厚重的光澤。
裘山山的軍旅文學寫作與青藏高原是分不開的。作家始終是在以行走的狀態(tài),讓寬闊的視野、精準的比喻、理性的思辨和節(jié)制的深情成為作品的風格標簽。她的散文寫作大都是“有我”的,內(nèi)蘊著作家深層的自我,從最深切的直接體驗出發(fā),將自己化作高原艱苦生存環(huán)境的介入者和見證者?!侗壬礁叩臉洹酚兄鴮Ω咴匀伙L物和軍人生存境遇的堅實描寫,強悍而又通透的文字、簡潔卻不失溫情的筆調(diào)帶給讀者深沉豐盈的審美體驗,傳達出崇高的美學力量。
裘山山:行走高原,是我40多年軍旅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這里說的高原,是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雖然我所服役的軍區(qū)在成都,或者說在盆地,但所轄的區(qū)域包括高原。于是我一次次前往西藏、云南和貴州,前往邊防連、前哨排、兵站和高山哨所,去采訪那里的官兵。與此同時,我也多次前往野戰(zhàn)軍,去采訪參與重大軍事行動的官兵,比如軍事演習,比如抗震救災。我由此認識了許多官兵,有男軍人也有女軍人,有將軍也有戰(zhàn)士,還有許多站在他們身后的家人。
每每面對那些基層官兵,我總是會被感動。和他們握手時,我感覺到他們的手粗糙有力;和他們交談時,我常常看到一張張黑里透紅、嘴唇干裂的臉。他們的目光很單純,甚至可能羞怯。他們大多不善言談。采訪他們時,需要不斷地啟發(fā)追問,才能挖出一些在我看來很了不起,在他們看來很平常的事跡。我就在這樣的追尋和感動中寫作。
一次次行走高原,一次次留下牽掛。作為一個一直在路上的人,我無法和高原上的人一起堅守高原,如同無法和故鄉(xiāng)的人一起堅守故鄉(xiāng)。我能做到的,就是將我走過的路,遇到過的人,甚至是路邊的樹,一一記錄下來,呈現(xiàn)出來。高原的樹,因為山高而更高,因為不易生存而更頑強。它們不畏風雪,生機勃勃,為走過的人遮陰,更為走過的人壯行。
最后一次進藏采訪時,感覺西藏的變化很大。拉薩越來越像大都市了,而一線邊關的哨所,生活條件也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通訊,哨所也可以打電話了,大多連隊有了網(wǎng)絡。孤島墨脫的公路已經(jīng)通了,還不止一條。這種種情形,和我當初在文章里寫的已有了很大不同,真令人高興。但是,高原就是高原,依然缺氧,依然寒冷,依然干燥,依然遙遠,依然寂寞。道路依然容易塌方,通訊依然容易中斷,探親依然不易。這種種“依然”的存在,仍需毅力支撐,老西藏精神沒有過時。
感謝明天出版社,將我的這些行走記錄結(jié)集出版。我知道他們也和我一樣,希望更多的孩子了解高原,認識軍人,牽掛他們,并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走好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