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一年清明時,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吟誦那些不能忘卻的歷史,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清明節(jié),一個個深深地鞠躬,一次次深情地仰望,都是表達對英烈的緬懷,對歷史的敬畏?;仡欀腥A民族近代史,不由讓人感嘆: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lián)Q新天。

湖南道縣,靜靜流淌的瀟水穿城而過,如今的道縣人民安居樂業(yè),已難尋70多年前紅軍激戰(zhàn)的遺跡,但紅軍師長陳樹湘的英勇事跡仍在當?shù)貜V為傳頌:1934年11月下旬,陳樹湘率領的紅三十四師負責掩護中央紅軍轉移,最后,部隊彈盡糧絕,陳樹湘身負重傷不幸被俘。在押送途中,他趁敵人不備,忍著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以29歲的短暫生命實現(xiàn)了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是什么力量使這位年輕的紅軍將領視死如歸,用生命去兌現(xiàn)誓言?就是革命烈士的堅定信仰。
民族英雄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艱苦環(huán)境中與侵華日軍血戰(zhàn)8年。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孤身被圍,戰(zhàn)至最后,壯烈殉國,時年35歲。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林海雪原中,斷糧5天的楊靖宇能生存下來,日軍感到不能理解,便殘忍地將他割頭剖腹,最終發(fā)現(xiàn)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無不為之震驚。是什么力量支持這位民族英雄戰(zhàn)斗到最后一刻呢?是他“頭顱不惜拋掉,鮮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會動搖”的崇高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堅定信仰!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先烈們用青春、生命和信念,譜寫壯美的熱血之歌。從八一槍聲到井岡烽火,從遵義城樓到延安小米,從林海雪原到淮河驚濤,一批又一批革命先烈,前赴后繼,風風雨雨,一路走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堅定信仰。

我們當代軍人是無比幸運的一代,又是責任重大的一代,我們必須牢記光榮使命,珍惜寶貴機遇,以堅定的信念投身國防和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