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歷史會永遠(yuǎn)銘記
■解放軍報記者 陳典宏
這是一雙烈士母親的眼睛,一雙浸滿了熱淚的眼睛。
2018年新年前夕,記者再次走進(jìn)烈士鄺勝龍的家。見到穿著軍裝的記者,黎媽媽顫巍巍迎上前來,緊緊拉住記者的手,潸然淚下。
“勝龍啊,你看,部隊的人又來看你了!國家沒有忘記我們,部隊沒有忘記我們……”就像見到自己的兒子一般,黎媽媽滿臉疼愛地看著記者,口里喃喃而言。
2017年清明節(jié)前夕,經(jīng)過多方尋找,記者走進(jìn)了一等功臣鄺勝龍烈士的家。一個陌生的名字,牽出了一段塵封的故事。一位埋葬在邊關(guān)的年輕烈士和他溫馨的家庭,經(jīng)由這次接力尋找,走到了世人的眼前。幾十年來,那位慈祥可敬的黎媽媽一直在思念她最疼愛的小兒子。
2017年4月6日,記者采寫的清明特稿《你是誰,為了誰》在解放軍報刊發(fā)。第二天,廣西《欽州日報》在頭版頭條全文轉(zhuǎn)載,在當(dāng)?shù)匾l(fā)了較大反響。當(dāng)報紙送到烈士家人手上時,他們流下了欣慰的熱淚。
鄺勝龍大哥鄺勝忠告訴記者,刊登勝龍事跡的《解放軍報》和《欽州日報》,他們看了又看、說了又說,哭著哭著笑了,笑著笑著又哭了。他們就像迎接勝龍回家一般,鄭重把《解放軍報》和《欽州日報》與勝龍的遺物整齊地擺放在一起。一家人團(tuán)聚或是過節(jié)時,大家總不忘拿出報紙,給黎媽媽讀上一段,這成為老人家最幸福的時光。
有一句話這樣說:“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學(xué)的死亡;第二次是社會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這個世界?!?/p>
關(guān)注烈士和烈士的家人,讓歷史銘記烈士的名字——這應(yīng)該是這篇報道的最大價值和意義?;仨?017年,這當(dāng)是記者生命中最為難忘的經(jīng)歷。
在中國江西瑞金,有一座紅軍烈士紀(jì)念塔。紀(jì)念塔正前方地面上,碎石鋪寫著八個蒼勁大字:“踏著先烈血跡前進(jìn)?!?/p>
在俄羅斯莫斯科,有一座無名烈士墓。烈士墓的花崗巖平臺上,鐫刻著這樣一句話:“你的名字無人知曉,你的功勛永垂不朽。”
“每個人心中都應(yīng)該有一座烈士紀(jì)念碑,銘記今天幸福生活的來路,照亮未來前行的道路?!贝丝?,面對黎媽媽飽含熱淚的眼睛,記者的心頭不由涌上一首歌——
你可聽說一座山/一座熱血山/一個個曾經(jīng)奔赴前線……你可聽說那座山/邊關(guān)一座山/有人花開到終年/有人花開只一天……如今這座山/矗立我心間/歷經(jīng)蕩氣回腸路/我更堅信明天……
編輯說
以“你是誰,為了誰”為開篇的一組“清明節(jié)特別策劃”開啟了我們的尋找之旅。
“走近父親”,空軍干部楊欣完成了一次精神尋找之旅;為了“團(tuán)圓”,70歲老人陳永泰連續(xù)多年為烈士尋找遺屬;“那年清明,今年清明”,由一張照片開始,記者展開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尋找……
尋找,是為了銘記,也是為了回歸。銘記一個個英烈,回歸一個個家?!对賳栍⑿凵砗笫隆?,我們調(diào)查了部分軍烈屬生活現(xiàn)狀;《且為忠魂訴》,我們見證了烈士張浩家人對他的百日追思。
每一名堅強如山的軍人身后,都有一個溫暖如春的家。2017年,我們同樣把溫暖的筆觸留給那些軍娃,于是便有了《軍爸該怎樣“陪伴”孩子成長》;我們同樣把關(guān)切的目光投向那些雙軍人家庭,于是便有了《“第五條軍規(guī)”背后的溫情》;我們同樣把觀察的視線落在那些往返于軍營與家庭之間的休假旅程,于是便有了《一頭連著國,一頭連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