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隨著一部《霓虹燈下的哨兵》上演,“南京路上好八連”聞名全國。今年4月25日,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5周年紀念日。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命名55年來,“南京路上好八連”繼承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保持人民軍隊本色——
永遠不變是初心
■陳大帥 賈可寬
當年,隨著一部《霓虹燈下的哨兵》上演,“南京路上好八連”聞名全國。今年4月25日,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命名55周年紀念日。
每逢八連命名紀念日,一位殘疾人都會給連隊寄來一張賀卡。今年,精美的賀卡又如期而至,上面寫著:“謝謝你們這么多年的照顧,我早就把自己當成了八連的一分子?!?/p>
寄賀卡的人叫胡紅根。1976年春,八連戰(zhàn)士陳士凱到番瓜弄小學上輔導課。放學后,同學們都走了,當時還是孩子的胡紅根因為患有小兒麻痹癥,只能坐在教室里等媽媽來接。那一天,陳士凱把胡紅根背回了家。
從那天開始,一直到現(xiàn)在,胡紅根的每個生日、每年除夕,都是在八連官兵陪伴下度過。每到周末,八連官兵還會到胡紅根家,幫他打掃衛(wèi)生。
當年那個在教室里等媽媽的小學生,如今已兩鬢染霜。胡紅根說,他記得八連這些年許多官兵的名字,他的心里裝滿了八連官兵的愛心故事。
時代在變、任務在變,八連的傳統(tǒng)和作風沒有變。
一次,八連官兵參加駐地某重大改建工程,有幾天連下大雨,一身泥水的官兵多次婉拒群眾邀請,累了困了就靠在弄堂的屋檐下小憩一會。路人紛紛點贊:“八連還是那個八連!”
“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也帶動著駐地群眾。南京路上的老鳳祥銀樓、燕云樓、華聯(lián)商廈等近百家名店,自發(fā)成立了“學八連為民服務班”;長寧區(qū)13所中小學各選一個班,組成“小八連”,引導學生們學習傳承八連的精神。
前一段時間,伴隨著一陣急促哨音,一場營救“人質”的實戰(zhàn)演練打響。八連官兵迅速沿樓外水管爬上六層高樓,再從樓頂滑降突入房間,成功完成演練任務。
轉隸到陸軍某旅,從步兵轉型為特種兵,八連正走在轉型發(fā)展之路上。特種駕駛、獵殺技能、極限意志訓練……在一次次從零開始的訓練中,八連官兵啃下一塊塊特種作戰(zhàn)“硬骨頭”。
轉型中,連隊黨支部和黨員骨干主動站在“排頭兵”位置。每個課目訓練伊始,連隊支委先進行教學示范;每次特戰(zhàn)骨干集訓,黨員干部率先參加;黨員骨干帶頭每天堅持做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等“六個100”……
正是憑著這種勁頭,八連訓練成績迅速提升。士官朱建平參加旅首批傘降骨干集訓,理論、操作成績全部優(yōu)秀,參與編寫的傘降基礎訓練教案被納入旅教案庫。去年底,八連參加旅里組織的建制連排序考核,取得第2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