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強將”的我,這次遇到“弱兵”了……
■第79集團軍某合成旅炮一連指導員 李 磊
一部《士兵突擊》讓我們看到了堅持刻苦訓練最終成功逆襲的“兵王”許三多;一部《紅海行動》讓我們看到了頑強拼搏、挑戰(zhàn)極限為國而戰(zhàn)的特戰(zhàn)精英。
在我的印象中,體能訓練成績好的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有著得天獨厚的身體素質(zhì),訓練和大家同吃“一碗飯”照樣拿優(yōu)秀;另一種就是肯吃苦的“許三多”,靠著起早貪黑擠時間,通過后天努力沖到前面。
軍校期間,為了練成“飛毛腿”,我跑壞了好多雙迷彩鞋;為了成為“肌肉男”,每天堅持“3個100”雷打不動。功夫不負有心人,我以體能全優(yōu)的成績畢業(yè)。
剛當指導員,我躊躇滿志,一定要帶出一個響當當?shù)摹凹獾哆B隊”。
然而,事與愿違。連隊第一次5公里武裝越野測試,好幾名戰(zhàn)士不及格。都說強將手下無弱兵,我這次是真遇到弱兵了。
怎么辦?走馬上任的“第一仗”必須打漂亮。第一次連務會上,我說了自己的看法:“軍人靠軍事素質(zhì)立身,咱們的看家本領之一就是體能,必須下決心,拼命練!”
在我的鼓勵下,大家士氣高漲,摩拳擦掌,紛紛表態(tài):訓練尖子都是脫皮掉肉拼出來的,只要肯吃苦多訓練,就一定能練出“鋼筋鐵骨”……
憑著自認為豐富的訓練經(jīng)驗,我和連長一起搞了一個訓練計劃,風風火火全面展開。長跑拉耐力、力量靠器械、沖刺練速度……根據(jù)這些自己的老經(jīng)驗,我們還進行強化訓練:一天兩個5公里,基礎體能不斷線。為了提高大家的訓練熱情,我堅持隨隊訓練,風雨無阻。
第一個月下來,大家進步很明顯,過去一直徘徊在及格邊緣的戰(zhàn)友都成功晉級優(yōu)秀,個別“困難戶”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心里暗自慶幸:逼得緊,練得狠,就是管用。
初見成效,我不敢有絲毫懈怠,鼓勵大家要持之以恒。訓練場上熱火朝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連平時體能訓練拖后腿的戰(zhàn)士也開始在熄燈后加班訓練了。
可是,好景不長。訓練方子的“藥劑”開得太猛,副作用開始顯現(xiàn):先是病號的數(shù)量增加,膝蓋積液、骨膜炎等困擾著一些戰(zhàn)士;接著就是“卡分秒”的訓練模式,讓大家的訓練熱情逐漸下降,個別甚至出現(xiàn)了怕訓練、怕受傷的畏難情緒。
考核,如約而至。我滿懷信心,期待大家的出彩表現(xiàn)。不料,考核成績不僅沒有提升,反而因傷病號增多、參考率下降,導致總評成績下滑。最讓我憂心的是,連隊成績的“瓶頸”始終難以突破,戰(zhàn)士們的訓練熱情卻在一點點消退。
“是不是訓練路子有問題?”“苦練到底對不對?”“今后到底應該怎么練?”我陷入了沉思。
帶著這些疑問,我向軍校的專家教授和高校體育教練積極請教,認真查閱相關(guān)資料,邊學習邊思考。漸漸地,一套科學的體能訓練思路在我腦海中清晰呈現(xiàn):訓練前必須進行全面的熱身運動,依靠脈搏等生理特征判斷運動強度,身體素質(zhì)訓練和心理素質(zhì)訓練相互促進,飲食營養(yǎng),合理搭配促進訓練成績提高……
我意識到,過去我們常講的那句話:“只要練不死,就往死里練”,確實是簡單粗暴了。作為基層一線帶兵人和組訓者,必須自覺站在體育科學和軍事實踐的前沿,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能力,把握客觀規(guī)律,才能探索出科學實用的訓練方法。
我認真學習了營養(yǎng)學、運動學、心理學和生理健康學等相關(guān)知識,通過剖析前期出現(xiàn)的各類現(xiàn)象,為官兵“量身定做”了一套熱身和放松的方法,科學搭配食譜、購置訓練器材、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案,為傷病戰(zhàn)士制訂康復計劃。大家都感到訓練不再是吃“大鍋飯”了:花樣多了,樂趣多了;吃得科學,能量足了;量下去了,質(zhì)上來了。
前不久,旅里組織軍事訓練比武,我們連隊拿到了4個課目中的3個第一,總評第一,徹徹底底打了一個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