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協(xié)助斯諾登揭露美國“棱鏡門”的英國《衛(wèi)報》再爆猛料,稱美國情報機構曾監(jiān)聽至少35個國家政要的電話,其中包括德、法等歐洲盟友的領導人。其他媒體也爆料說,美國情報機構大規(guī)模對法國和西班牙公民的電話記錄進行監(jiān)控。丑聞一經曝光,被監(jiān)聽國家尤其是歐盟國家領導人,紛紛要求美國作出解釋。
世人不禁要問,美國如此毫無禁區(qū)地竊聽到底為何?
一直以來,美國為制定對外戰(zhàn)略,維護自身的利益,秘密地對包括盟國在內的他國進行情報偵察活動。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出于安全形勢和國力的考量,盡管降低了單邊主義的調門,轉而實行“柔性外交”戰(zhàn)略,但維持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戰(zhàn)略目標并沒改變,這就決定了美國的對外情報活動不可能放過包括盟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不言而喻,美國如此無底線地對盟國領導人進行監(jiān)聽,意在獲悉盟國各項政策的內部考量,以及時壓制“不服管理的苗頭”,從而維持自己的“老大”地位。
事實上,美國的這種監(jiān)聽活動建立在對利益與風險的權衡之上。美國政府與情報機構不可能不知道,建立如此龐大的竊聽網絡,就算防護得再嚴密,也存在著泄密的可能。一旦行跡敗露,將會產生相當大的政治與外交風險?!都~約時報》就曾揭露,一美政府高官指出:“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滿足自身情報需求,就算冒些險也是值得的?!憋@然,在美國的算計中,與維護其自身利益相比,冒得罪盟友的風險還是值得的。
面對監(jiān)聽事件的持續(xù)發(fā)酵和世人的指責,美國政府非但沒有自我反省,懸崖勒馬,反而不斷為自己尋找開脫的理由。
10月29日,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基思·亞歷山大在國會作證時回應說,歐洲媒體的報道“完全錯誤”。他表示,這類情報并非由美方單獨搜集,而是來自美國與其北約盟友為保障安全而共同實施的情報項目,由國安局外國合作伙伴提供。當天,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詹姆斯·克拉珀也辯稱,美國情報機構所有監(jiān)控行為背后都存在明確的外國情報搜集目的,他還警告國會議員不要對媒體報道反應過度,從而影響反恐工作。
為平息“監(jiān)聽門”引發(fā)的指責浪潮,美國官員還以解密方式展開“公關”。美國國家情報總監(jiān)克拉珀28日宣布解密數(shù)十份絕密文件,文件主要圍繞美國《愛國者法》關于允許情報機構收集電話記錄的相關規(guī)定,以證明國安局收集民眾電話記錄的行為屬于“依法辦事”,希望以此來證明監(jiān)聽項目的重要性,減少外界指責和壓力。
不過,這樣的辯護反而透露出“監(jiān)聽還將繼續(xù)”的信息,加重了人們的不安。一些人權組織認為,美國情報機構對無辜人士的信息收集已經觸犯憲法。歐盟委員會負責司法、人權和公民事務的委員維維亞娜·雷丁則要求美方加強隱私法規(guī)以重建互信,否則雙方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開展的談判可能受到影響。
長久以來,美國在維護國際秩序和道義上都自詡為“模范”,曾多次作為“正義”的化身在國際舞臺上大談特談網絡安全?,F(xiàn)在看來,這無異于開國際玩笑。美國如不真正地對自己的錯誤行徑進行反省,繼續(xù)毫無底線地窺探世人的隱私,必然還會有斯諾登那樣的人站出來,向世人控訴美國的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