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寄相思 家國總關(guān)情
——詩詞引出的中秋故事
中秋,是千百年來,花好月圓人團圓的溫暖期盼,但總有一些人無法與家人團聚,依然奮斗在崗位上。
中秋,是千里萬里,仰望同一輪明月,把無盡的相思,送給最親愛的人、最眷戀的家、最古老的國。
在這個特殊的節(jié)日,讓我們吟唱著代代相傳的詩詞,走近他們……
海外游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千人中秋博餅!”23日晚上,新加坡華源會會長王泉成在微信里分享當(dāng)?shù)厝A人博餅的歡樂場景。
對王泉成來說,小時候,中秋是一群閩南鄉(xiāng)下孩子,提著燈籠到處跑。兄弟姐妹十個,能吃塊月餅,就開心得不得了。青年時,中秋是一個人在新加坡打拼,一天干活10多個小時,想家了,就找?guī)讉€老鄉(xiāng)聊聊天?,F(xiàn)在,中秋是海外華僑華人的“狂歡”,大家熱熱鬧鬧過節(jié)。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碧K東坡的詞句,正適合游子中秋思鄉(xiāng)。王泉成說,華源會2001年成立,名字寓意就是希望在海外打拼的每一位中華兒女,都能飲水思源。
1987年,年僅20歲的王泉成離開福建安溪一個小村莊,懷揣20元人民幣“下南洋”,從建筑工地打小工到自己開辦企業(yè),漸漸闖出一片天。
華人足跡遍布全世界。以福建來說,閩籍華僑華人約1580萬,分布在全世界188個國家和地區(qū)。這些年,隨著中國日益繁榮發(fā)展,海外華僑華人地位不斷提高。華源會匯集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移民,得到新加坡各界認(rèn)可。王泉成他們的中秋活動,也從早期老鄉(xiāng)圈子的“小打小鬧”,變成推廣中華文化、融入當(dāng)?shù)厣鐣摹按舐?lián)歡”。
中秋節(jié)前,王泉成在廈門參加了“一帶一路”貿(mào)易暢通高級研修班。4年前,他把一個高科技生態(tài)養(yǎng)殖項目引入到福建漳州。他說,“現(xiàn)在的中國是一個非常好的市場。”
“每一個海外謀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我們的中秋,都少不了濃濃的家鄉(xiāng)味?!迸c王泉成一起參加研修班的菲律賓中國企業(yè)家協(xié)會會長許克宜說。
對許克宜來說,舌尖上的中秋是柚子配月餅,是從閩南傳到東南亞的五香卷、肉丸子。伴隨著古老南音,這個節(jié)日的況味,在李白的詩里,“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千里萬里,根在這里?!弊婕=〞x江的許克宜說,無論走多遠,我們都念著中華故土。千山萬水,隔不斷中華情。
“第一書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迷彩服、解放鞋、扎緊的褲腿。中秋假期里,審計署派駐到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排調(diào)鎮(zhèn)甲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姜海泉和往常一樣起個大早。他惦記著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村民養(yǎng)殖的黑斑蛙、舊房改造進度、秋收稻田輪作食用菌選址……
前一天晚上,他走村入戶回來整理資料到凌晨,那情景恰如詩人元好問在《倪莊中秋》里寫的,“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p>
中秋假期第一天,是丹寨縣脫貧攻堅工作進入百日攻堅沖刺階段第一天。
藏在苗嶺深處的排調(diào)鎮(zhèn)甲石村山高路險,全村23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34戶。在這個距離縣城32公里的深度貧困村里,脫貧攻堅隊隊員們走村入戶,早晚忙碌。只有入村小貨車的叫賣小廣播喊著“月餅、月餅”的聲音,提醒著節(jié)日的味道。
2016年過完元宵節(jié)第二天,姜海泉從兩千多公里外的北京到甲石村,花了近3個月時間摸清全村情況,手繪了7個村民組地圖。兩年多的努力,村里路通了,白茶、吊瓜等產(chǎn)業(yè)發(fā)展起來了,還吸引了一些年輕人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
這是姜海泉第三個不能和家人團聚的中秋?!坝羞z憾,但不后悔,我會在朋友圈發(fā)一些工作動態(tài),讓家人看看村子里的變化,他們慢慢能理解。”他說。
一起駐村的左亞麗是丹寨縣審計局干部,家就在30公里外,仍抽不出身陪伴家人?!榜v村后每到星期五,父親就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家,一直到星期天,每天問一次?!?/p>
近年來,貴州每年有近5萬名干部駐村幫扶。2012年以來,貴州累計減少貧困人口670.8萬人,貧困發(fā)生率下降至7.75%。當(dāng)前,貴州仍還有65個貧困縣、280萬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wù)仍然艱巨。
三秋之半,明月皎潔。無論家在千里之外,還是幾十公里外,駐村扶貧干部繼續(xù)堅守在貴州脫貧第一線,為著更多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忙碌工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