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月1日起,我軍全面恢復播放作息號,下達日常作息指令。明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
今天,嘹亮的軍號聲再次在軍營響起!那一聲聲嘹亮的軍號,再次撥動人們的心弦。
我軍司號制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歷史沿革?恢復工作體現(xiàn)了哪些新變化?關于我軍的軍號和司號兵你了解多少?往下看。
帶你識軍號
軍號是軍隊通信用的喇叭形音響通信工具,以規(guī)定的號譜和號音傳遞簡短的命令、報告和識別敵我等。軍號是由古代的“角”演變發(fā)展而來的,“四面邊聲連角起”“夢回吹角連營”。古代軍隊中用來傳達命令、進行聯(lián)絡的號角通常是用獸角做成的,故稱角。后來角也用于各種儀仗。隨著角被廣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可以輕易獲得的竹木、皮革、銅角、螺角等,其形制也長短大小有別,以適應不同需要。
19世紀中葉,英國設計了盤繞兩圈細管體的金屬號,并定它為正式軍號。近代以來,這種軍號被各國軍隊普遍采用?,F(xiàn)代的軍號是用銅合金制造的,號音清脆、明亮、高昂,傳播遠。
軍號的結構,由號嘴、號身、號碗、連接箍等部分組成,外形與樂隊用的小號相似,但無活塞。軍號的體積小,重量輕,便于攜帶,通信迅速,示知面廣(600米-1500米)。主要用于傳達命令、報告、報時以及敵我識別、發(fā)放警報等。在戰(zhàn)斗中使用軍號,還有一定的振奮己方士氣、震撼和迷惑敵人的作用。在侵朝美軍第八集團軍總司令李奇微的《朝鮮戰(zhàn)爭回憶錄》里,對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軍號有過這樣一段描述:“這是一種中國式的精神戰(zhàn),這種精神戰(zhàn)我們后來既熟悉,又頭疼?!?/p>
軍號又分為步號(步兵號)與馬號(騎兵號)兩種:步號(通稱五音號)是我軍司號人員常用的軍號,共有7個音,但通常只能吹出并使用1、3、5和低音5、高音1等5個音,其中經(jīng)常使用的是前4個音,音量宏大,音色嘹亮,吹奏起來很有戰(zhàn)斗氣勢。但是不能完整地演奏歌曲或曲子。通過音調(diào)的高低、長短和節(jié)奏的變化,區(qū)別為不同的號譜。如:
馬號(通稱七音號),多用在騎兵部隊中。它共有10個音,但常用7個音,其音色清脆而柔雅,音量亦很大。馬號除吹一般日常號譜外,還可吹奏簡單樂曲。不過自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騎兵部隊的縮減到幾乎完全取消,馬號基本上不再使用。
軍號和號套。
最早的號兵和司號兵的編制中國最早的司號兵出現(xiàn)在清末,北洋新軍引進洋式軍號,并編設號兵、號目、號長。1904年練兵處《奏定陸軍營制餉章》規(guī)定:每標(團)設司號長1名,每營設號目1名,號兵8名。
在隊列中的北洋新軍號兵。
我軍最早的司號兵是八一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按照國民革命軍編制在連以上都編有號兵。紅軍時期我軍連編有司號兵,也稱司號員;營編有司號班,設號目(班長);團和師編有司號排,設號長(排長)。司號兵最大編制為連,通常隸屬于軍以上(軍、軍團、方面軍)司令機關,有些師司令部也有司號連。另外還有司號大隊,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和紅軍通信學校都曾設有司號大隊,專門培訓部隊的司號員。
《西行漫記》封面紅軍號手是開國少將謝立全。
司號排通常隸屬于通信連或通信營,如八路軍總指揮部通信營下轄電臺分隊、電話連、步騎通信連、司號排,新四軍軍部通信連下轄司號排、徒步通信排、電話排。司號排也有隸屬于特務連的,如中原野戰(zhàn)軍第二縱隊四旅十二團特務連由5個排組成,分別是警衛(wèi)排、偵察排、通信排、電話排和司號排。而司號連有的隸屬于師(軍)部通信營,有的直屬司令部。
八路軍當年用過的軍號,現(xiàn)存于軍事博物館中。
每逢師、團舉行閱兵式,全師、全團的司號兵都要集中起來,號長們帶領上百名號兵列陣吹奏,其場面之壯觀、旋律之齊整,與現(xiàn)在室內(nèi)演奏的音樂會相比,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覺。百十把軍號發(fā)出的雄壯之聲,在方圓十里或幾十里的山谷間、平原上回蕩,成為軍旅獨特的一道亮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