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綜合 發(fā)布:2019-04-03 01:30:15
在陵園兩側(cè),196位烈士靜靜躺在墓碑下。雷兆強攝
你們曾經(jīng)盼著的幸福生活,終于實現(xiàn)了
陵園是烈士們生命的終點,卻是張順京女兒張文娟生命的起點。33年前,女兒張文娟在這里出生,成了這里唯一的“土著居民”。
在女兒眼中,父親有些“迷信”。
胡海燕有一次犯腦癱,是在前往“榮院”的路上。恰巧一位朋友路過,趕緊扶著胡海燕去醫(yī)院,“再晚一步,人就沒了”。同樣的事也發(fā)生在張順京身上,一次在河邊,一輛摩托車醉駕直接沖張順京而來。車倒了,張順京竟然毫發(fā)無傷。
張順京常對女兒說:“是陵園里500多位烈士在保佑我和你媽呢!”
每周五晚上是張順京夫婦最幸福的時刻。兒子、兒媳、孫子、女兒、女婿都會到陵園看望他們,7口之家在小屋里共享天倫。
小屋外,天福堂前,兩棵巨大松樹高高挺立。那是張順京37年前剛來陵園時種下的,如今已長成了參天大樹。當年住在陵園里的這對夫妻,如今開枝散葉,子孫滿堂。
床頭的窗臺上放著兩張舊照片,那是張順京夫婦雙方父母的遺像。
“他們吃過的苦,太多了?!睆堩樉┘依镉行值芙忝?個,老母親每個晚上都是又紡線又納鞋底,變賣成錢供孩子們上學吃飯。胡海燕說自己嫁到張家時,一年到頭都是吃苞谷面。
“你看現(xiàn)在的年輕娃還把好衣服往破整……”女兒張文娟牛仔褲上的一條“破口”,張順京始終看不慣,也理解不了。說話間,胡海燕讓家人嘗嘗她今天蒸的白米飯,她在蒸米時滴了幾滴香油,“我跟抖音上學的”。
1982年,就在張順京和新婚妻子住進烈士陵園的同一年,華山也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這里以前都沒有路!”張順京依然清楚記得當年華山的冷清??拷A山風景區(qū)的烈士陵園四周全是荒地,沒有一戶人家。“到處都是小土路,一到雨天根本沒法走”,后來,一條寬敞的“華山大道”從火車站一直修到了景區(qū)門口。
今天,華陰縣已經(jīng)成為華陰市,地方全年生產(chǎn)總值突破了70億元大關,華山北站停靠的高鐵,也讓華山風景區(qū)的年接待游客量達到了800多萬人次。
昔日荒無人煙的烈士陵園外,一條繁華商業(yè)街拔地而起……
2015年9月3日,張順京看著新聞里威武雄壯的分列式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武器裝備,心臟激動得砰砰亂跳,“攢勁很!”
那天,關掉電視后,他獨自一人前往陵園后側(cè)的香爐邊點燃了一堆紙錢,邊燒邊落淚——他要把今天祖國的富強和軍隊的強大匯報給陵園里的烈士英靈們。
張順京守的這塊陵園,其實很小,占地面積只有12畝。但張順京說陵園很大,“里面躺著的都是民族的脊梁”。
在這12畝的陵園里,長眠著辛亥革命時期的愛國將領、長征中的紅軍英烈、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的英魂……這500多名為捍衛(wèi)國家尊嚴、爭取人民解放而犧牲的革命英烈,默默訴說著過去100多年來艱難的民族復興之路。
平日里,張盤石總會看見父親獨自坐在陵園門口那張石桌前,默默地望著門外的繁華街道。人少的時候,張順京喜歡在陵園里轉(zhuǎn)悠,今天在這個墓碑前坐坐,明天在天福堂哪個骨灰盒前看看,嘴里時不時喃喃自語,誰也不知道他說些什么。
“天福堂這三個字多好啊,你們曾經(jīng)盼著的幸福生活,終于實現(xiàn)了?!庇幸淮胃赣H打掃天福堂,聽到父親這句喃喃自語的話,張盤石終于明白了老父親的幸福觀和價值觀。張順京說,他最大的幸福和價值,就是“做那些先烈們的一雙眼睛,看著祖國一天天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