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習近平
萬里征程上的偉大轉折
■丁曉平
黔北重鎮(zhèn)遵義,紅花崗區(qū)子尹路96號,是一棟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坐北朝南,臨街而立。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里召開擴大會議。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35年2月8日,根據遵義會議上多數人特別是毛澤東發(fā)言內容起草的《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經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后印發(fā)。遵義會議嚴肅、理性、系統(tǒng)地思考并討論了“仗要怎么打、路往何處走”的問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回到歷史的現(xiàn)場,我們可以看到,遵義會議不是一次會議就解決了所有的問題,而是經過一系列會議,在既團結又斗爭,既民主又交鋒中達成共識的。從遵義會議之前的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到遵義會議之后的扎西會議、茍壩會議、會理會議,都是中國革命道路這個偉大轉折的有機組成部分。遵道行義,領悟精神,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從遵義會議這次偉大轉折看黨的百年征程,我們黨的大智慧從何而來?人民軍隊為什么能從勝利走向勝利?中國革命成功的奧秘在哪里?遵義會議精神對新時代又有怎樣的啟示?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934年10月中旬,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8.6萬余人從江西于都出發(fā),踏上戰(zhàn)略轉移的漫漫征程。
紅軍為什么要離開蘇區(qū)?為什么要去長征?原來,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指揮的國民黨軍隊在前四次“圍剿”失敗后,緊接著發(fā)動了第五次“圍剿”。這一次,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向中央蘇區(qū)進攻。此時,“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占據著主導地位,“靠邊站”的毛澤東被剝奪了紅軍指揮權,不懂軍事的博古、不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李德生搬硬套,放棄過去幾次反“圍剿”行之有效的積極防御方針,實行軍事冒險主義方針,主張以陣地戰(zhàn)“御敵于國門之外”,受挫后又采取消極防御的戰(zhàn)略方針和“短促突擊”的戰(zhàn)術,結果使紅軍日益陷入險惡的形勢。于是,為保存革命力量,中央紅軍被迫開始實施戰(zhàn)略轉移——長征。
長征伊始,失敗、犧牲和迷茫的陰影籠罩著整個中央紅軍。中國革命將何去何從?到哪里去建立新的根據地?在突破第四道封鎖線湘江時,紅軍在國民黨湘軍和桂軍夾擊下,付出了極大犧牲。中央紅軍從出發(fā)時的8.6萬余人銳減至3萬多人。面對大批紅軍戰(zhàn)士的犧牲,博古幾乎精神崩潰,而李德不但不檢討,反而暴跳如雷,把慘敗的責任全推到紅軍指戰(zhàn)員的執(zhí)行上。殘酷嚴峻的局勢,使越來越多的指揮員感到,再也不能這樣打下去了,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進,有敵人“圍剿”;退,無根據地可守。受到排擠的毛澤東,就是在這個時候勇敢地站了出來。在中央縱隊,毛澤東、王稼祥和張聞天同行。三人在行軍中一有時間就相互交談,商量解決危機的辦法。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通道縣城召開負責人緊急會議,史稱通道會議。毛澤東列席會議。這是從寧都會議被解除兵權以來,他首次對軍事行動有了發(fā)言權。他建議放棄原定計劃,立即轉兵向西,改向敵人兵力薄弱的貴州前進,到川黔邊建立根據地。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縣城的胡家商鋪召開黎平會議。博古仍然堅持中央紅軍由黔轉入湘西,與紅二、紅六軍團會合,并認為這是共產國際同意的,不能更改。毛澤東反對博古的意見,主張繼續(xù)向貴州西北進軍。1934年的最后一天,中央紅軍到達甕安縣猴場。1935年新年第一天,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博古、李德依舊堅持原來的行軍路線,毛澤東毫不客氣地予以批駁。結果,在張聞天、王稼祥、周恩來的支持下,博古、李德的意見被否決。會議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解除了獨斷專行的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回到歷史現(xiàn)場,我們可以看到,毛澤東接二連三地提出中央紅軍應放棄北上、向敵軍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轉移的建議,一開始并沒有獲得采納。在經過通道、黎平、猴場會議的激烈爭論之后,中共中央才決定向黔北前進,建立川黔邊根據地。這三次會議,為遵義會議的召開,糾正“左”傾錯誤路線,確定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做了重要準備。
遵義會議前,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統(tǒng)治全黨達4年之久,給黨和紅軍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在危急關頭,毛澤東充分發(fā)揚民主,以高超的斗爭策略,巧妙的斗爭藝術,既修正了錯誤,又團結了同志;既化解了風險,又統(tǒng)一了思想?!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弊窳x會議后,中央紅軍靈活變換作戰(zhàn)方向,忽東忽西,迂回穿插,并且借助情報工作的特殊幫助,巧妙地調動敵軍,從而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于川黔滇邊境的計劃,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遵義會議精神告訴我們,只有遵實事求是之道、行民主團結之義,才能做出正確選擇。正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遵義會議前夕,黨和紅軍陷入極度危難之中——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根據地丟了,一路上被動挨打。紅軍主力向什么地方轉移?經過什么地方?路有多遠?這些都不清楚。血戰(zhàn)湘江,黨和紅軍陷入極度危難之中,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敵軍圍追,物質條件極端困難,生存環(huán)境十分險惡,隨時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但紅軍將士堅信“不論我們自己能否到達勝利的彼岸,我們的旗幟一定能達到”。在中國革命的危急關頭,面對嚴峻復雜的斗爭形勢,遵義會議《決議》堅定地指出:“中國蘇維埃革命有著他雄厚的歷史的泉源,他是不能消滅的,他是不能戰(zhàn)勝的?!薄稕Q議》發(fā)出“勝利必然是我們的”豪邁號召。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饑志越堅;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币磺堕L征組歌》,是紅軍將士理想信念的深情禮贊。陸定一在《珍重》一文中寫道:“時光終于到了!不論如何難舍難分,今天要離別了。我們將要離別,為著蘇維埃的事業(yè),我們將如哥倫布航海一樣,向那遠遠的西邊去,不知道將在什么地方靠岸,在什么地方停腳。也許在比較近的地方,也許要很遠,也許還要更遠些。這是不可知道的。所有的唯一的東西,僅是我們的指南針,我們的信念,我們的事業(yè)。為著它,我們奮斗了這許多年。我們也將勝利,也將‘靠岸’,也將停下腳來,將如哥倫布找到新大陸一樣?!弊掷镄虚g,紅軍官兵堅定的理想信念躍然紙上,感人至深,發(fā)人深省。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绷曋飨佌伣虒覀儯骸袄硐胄拍顒訐u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崩硐胄拍罹褪枪伯a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在長征途中,從中央領導到普通戰(zhàn)士,從來沒有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對中國革命事業(yè)必勝的信念,他們處變不驚,遇難不餒,認真總結失敗的教訓,積極尋找正確的道路。遵理想信念之道,行務求必勝之義。正是憑著對崇高革命理想的矢志堅守,錯誤路線得以糾正,正確路線得以確立,黨中央和紅軍才得以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才得以轉敗為勝,中國革命才得以在曲折的斗爭中贏得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化險為夷,砥礪前行。
2021年4月25日,習主席在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時深刻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為紅軍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軍隊,才能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絕境重生,迸發(fā)出不被一切敵人壓倒而是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為什么中國革命在別人看來是不可能成功的情況下居然成功了?成功的奧秘就在這里?!?/p>
撫今追昔,遵義會議精神告訴我們,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
遵義會議是我們黨第一次在沒有共產國際的干預下,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遵義會議為什么能夠召開?從偶然性來看,有一個特殊的原因,是負責與共產國際聯(lián)系的大功率電臺被破壞了,因而從長征一開始,黨中央與共產國際就失去了聯(lián)系。但從必然性來看,經過14年艱難曲折,特別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的一系列挫折,紅軍高級將領和黨的高級干部已經從實踐中懂得,要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走自己的路。
遵義會議糾正了共產國際在指導中國革命問題上的錯誤,成為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若干年后,張聞天曾在臺歷上抄錄了列寧的一句話:“為了能夠分析和考察各個不同的情況,應該在肩膀上長著自己的腦袋?!币痪洹凹绨蛏祥L著自己的腦袋”,體現(xiàn)的正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的遵義會議精神,也是用鮮血和生命、犧牲與教訓換來的真理。因為“肩膀上長回了自己的腦袋”,屢遭挫折的中央紅軍通過遵義會議才迅速找到勝戰(zhàn)的秘籍,中國革命在驚濤駭浪中得以轉危為安、轉敗為勝。
在遵義,年輕的中國共產黨扔掉“洋拐杖”,提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中央紅軍5日之內連克桐梓、婁山關、遵義,殲滅國民黨軍兩個師又8個團,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中國革命終于嘗到了獨立自主帶來的勝利滋味。1963年9月,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說,從那之后,我們就懂得要自己想問題。我們認識中國,花了幾十年的時間。中國人不懂中國情況,這怎么行!真正懂得獨立自主是從遵義會議開始的。
習主席強調指出:“遵義會議的鮮明特點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確立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創(chuàng)造性地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革命特點的戰(zhàn)略策略。”歷史已經證明,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開啟了黨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新階段。遵義會議后,黨和紅軍在歷經艱難曲折、跨過生死攸關的轉折之后,踏上了新的征程。四渡赤水、搶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鏖戰(zhàn)臘子口……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等指揮下,立刻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顯示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好像忽然獲得了新的生命。朱德曾賦詩曰:“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p>
遵義會議精神啟示我們,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堅定,遵獨立自主之道,行敢闖新路之義,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才能科學應變、主動應變,戰(zhàn)勝一切困難和挑戰(zhàn),不斷開辟新天地、創(chuàng)造新奇跡。習主席指出:“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p>
“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
“鐵壁合圍難突破,暮色蒼茫別紅都。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婁山關前鏖戰(zhàn)急,遵義城頭赤幟豎。舵手一易齊槳櫓,革命從此上新途。”熟悉遵義會議歷史的人們都能懂得,這短短的一首詩,既寫出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艱苦卓絕,也寫出紅軍的壯烈犧牲;既寫出紅軍長征被迫“舉國遷徙”的危機,也寫出共產黨人善于斗爭、敢于勝利的轉機;既寫出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也寫出革命的偉大轉折。這首名為《七律·歷史轉折》的古體詩寫于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之時,作者名叫伍修權,時任共產國際派駐中共中央軍事顧問李德的翻譯。從這首詩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到伍修權從悲痛、彷徨、郁悶到欣喜、自信的心路歷程。
遵義會議是增強黨組織原則性、戰(zhàn)斗性的典范。遵義會議前,黨內生活不正常,有的人將個人意志凌駕于黨組織之上,“把軍委的集體領導完全取消”“對軍事上一切不同意見,采取各種壓制的方法”等。遵義會議重新強調了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反對個人包辦專斷,充分發(fā)揚民主。遵義會議上,張聞天、王稼祥擺脫“左”傾路線,頂住壓力,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反對博古、李德的錯誤領導;周恩來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自我批評,又批評了博古和李德。參會代表人人發(fā)揚民主作風,充分發(fā)表批評意見,最終形成決議,取消“三人團”等,集中展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顧全大局、維護團結和維護集體領導的優(yōu)秀品格。
遵義會議期間,毛澤東同志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卓越的政治遠見、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成為遵義會議的核心和靈魂,也是遵義會議成功的重要條件。
習主席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指出:“長征途中,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是我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這是我們黨和革命事業(yè)轉危為安、不斷打開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證?!?/p>
遵義會議的召開,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中央的統(tǒng)治,改組了中央領導機關,開始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正確軌道,實現(xiàn)了偉大歷史轉折。“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參加遵義會議的鄧小平曾這樣飽含深情地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紅軍和黨中央得以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保存下來,并且在這以后能夠戰(zhàn)勝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勝利地完成長征,打開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以遵義會議為標志,我們黨開始逐步形成穩(wěn)定的領導集體和核心,有了正常的黨內政治生活,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中國革命才能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遵維護核心之道,行集體智慧之義,遵義會議的歷史經驗給了我們深刻的昭示:一個成熟的具有核心領導權威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于革命、建設、改革、發(fā)展事業(yè)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作用。
版式設計:賈國梁
圖片來源:解放軍報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