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谷歌地圖上演的“命名魔術”令人瞠目:同一片海,讓美國用戶看見“美國灣”,給墨西哥用戶顯示“墨西哥灣”,其他國家用戶則一下子被塞來了倆,一時不知該叫哪一個好。谷歌地圖這一通過識別用戶IP地址來“分眾顯示”的手法,看似是以一個簡單的技術設置就消彌了國際分歧的“妙招”,實則是資本霸權與政治霸權大唱“雙簧”,共謀操控世人認知,既要淘空其腦袋又要掏空其口袋的故伎重施。
西班牙冒險家們16世紀抵達這片海域并登上海岸線后,根本無視在這里生活了成千上萬年的土著居民給出的名稱——“查克特馬爾”(意思是“紅色的地方”),而是以殖民者一貫的自大將其命名為“新西班牙?!薄_^了大約100年,法國人又來畫地圖了,他們當然不會沿用西班牙人的叫法,而是以“‘墨西卡人的國家’(墨西哥)旁邊的海灣”為由將其命名為“墨西哥灣”,以示對全盛時期的西班牙帝國的挑戰(zhàn)。這片海域如何命名,由誰來命名,反映了當時歐陸各大帝國之間的明爭暗斗。
斗轉星移,500年后,如今都21世紀了,美國還要耍一回這樣的把戲,可見實在是沒什么長進。算法隱去了槍炮的硝煙,實際上的殺傷更為陰毒。當谷歌地圖每增加一個“美國灣”的標注,就像往全球網民的信息繭房里澆筑了一勺滾燙的美式認知瀝青。等到這層層疊疊的侵潤完全凝固,墨西哥乃至其他國家的孩子們翻遍搜索引擎,也就只能看到整齊劃一的“美國灣”詞條了。
谷歌既要在華盛頓特區(qū)扮演“愛國企業(yè)”,執(zhí)行總統令絕無二話,又要在墨西哥城與當地民眾“不離不棄”,一分錢也不少賺——資本的貪婪本性,在這場“改名鬧劇”中展露無遺。谷歌一直對安卓系統用戶進行監(jiān)視,即使在不聯網、無GPS和SIM卡的情況下也能追蹤。被曝光后,它信誓旦旦地承諾,僅僅會將用戶的聊天信息通過端對端加密技術“短暫”存在服務器上,但事實上這些信息依然一直存在,任何擁有權限的人都可以隨意調取。美國其他互聯網巨頭也是如此。亞馬遜一邊高調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的宣言,一邊在印尼大面積焚毀森林建造數據中心。微軟一邊拒絕巴西警方調取涉及黑幫的云數據,一邊依據美國“CLOUD法案”向FBI開放境外服務器數據讀取權限。它們高高壘砌的“道德牌坊”,早已被自己的道德彈性震得搖搖欲墜;扯嗓子喊出的“不作惡”口號,如今再看完全是諷刺度拉滿。
如果算法背后只有骯臟的政治設計和商業(yè)暴利,那么,谷歌地圖可以悄然改寫地理名稱,維基百科也能通過詞條嫁接歷史真相,AI平臺同樣會因為投喂的語料中摻雜了私貨,正以驚人的效率蒙蔽世人的眼睛、左右世人的思想。當每一塊屏幕都能被定制“真相”,人類或將在更為深重的信息繭房中,從相對孤立陷入彼此對立的認知戰(zhàn)爭,直至自相殘殺。唯有將技術倫理嵌入全球治理,才能防止對命名權、話語權的惡意爭奪成為割裂世界的刀鋒。
文字:李慶桐 錢韋如
漫畫創(chuàng)意:李慶桐 王粲
漫畫制作:陳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