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融情·向新: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從軍地主流媒體涉軍熱點新聞談現象級傳播
摘要:讓正能量贏得大流量是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主流媒體的職責和追求。本文分析近期輿論場獲得現象級傳播的涉軍新聞的特點提出,在貼近、融情和向新上下功夫,讓更多強軍故事抵達受眾眼前、指尖和心間,為強國強軍匯聚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關鍵詞:強軍故事;正能量大流量;傳播實踐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適應全媒體生產傳播工作機制和評價體系,推進主流媒體系統(tǒng)性變革”。這為主流媒體在新時代的發(fā)展提供了明確指引。2024年8月,中央和省級主流媒體全媒體生產傳播效果綜合評價工作展開,一批強軍好故事,系列強軍新話題脫穎而出,成為正能量大流量的典范。本文分析近期輿論場獲得現象級傳播的涉軍新聞的特點提出,強軍好故事自帶流量,講好“好故事”就會乘上“流量快車”,主流媒體要在貼近、融情和向新上下功夫,讓更多強軍故事抵達受眾眼前、指尖和心間,為強國強軍匯聚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
一、貼近時代、緊跟熱點,受眾深切期待就是大流量
貼近性是新聞報道的重要屬性和價值追求。全媒體時代,貼近性也是提升新聞價值和傳播效果的關鍵因素。契合受眾需求、興趣和利益的新聞信息產品能夠獲得更多受眾關注。
例如,《解放軍報》新聞故事《你好,我是無偵-7》《藍天盛會彰顯中國制造高度自信》和中國軍號《我國首艘彈射型兩棲攻擊艦來了》刷屏朋友圈。新華社參考消息“中國故事世界說”欄目,推出《殲-20有了“雙座機”》《燃爆了!細數中國航展“名場面”》等短視頻,播放量均超100萬。網友留言:“大國佩劍‘上新’快,多多益善?!庇秩?,河北日報社縱覽新聞客戶端首發(fā)強軍故事《又見轟-6N》,登上百度熱搜。這是中國新型遠程戰(zhàn)略轟炸機轟-6N“隱身”5年后,首次參加中俄空軍聯合空中戰(zhàn)略巡航。稿件通過報道相關消息,向公眾展現了人民空軍力量,回應了受眾關切。再如,中國政府就黃巖島領?;€發(fā)表聲明后,湖北衛(wèi)視長江新聞號緊跟熱點,推出《中國戰(zhàn)鷹 使命必達》,講述“轟-6K和黃巖島同框”故事,話題#需要之時需要之地轟-6K隨時戰(zhàn)斗起飛#登上熱搜。南方+新聞客戶端《轟-6K前,說說黃巖島臺灣島的故事》刷屏網絡。社會各界和廣大網民反響強烈,“這很中國”“點贊祖國”成為網上熱頻詞。網友紛紛表示,今天的中國,已不是當年任人宰割的中國,民眾希望看到更多的“轟-6K巡航黃巖島”這樣合法合情合理的軍事行動。
這啟示我們,貼近時代、貼合熱點、契合受眾關切是軍事新聞贏得大流量的秘訣。要貼近時代,講好大國佩新劍護航新時代的故事,滿足受眾了解國際形勢變化和國家安全形勢的需求,增強安全感和對國家未來發(fā)展的信心;要緊跟國際熱點,講好中國軍隊積極履行國際責任和義務的故事,展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和平之師形象;要契合受眾關切,講好人民軍隊捍衛(wèi)國家領土、領空、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祖國統(tǒng)一和安全的故事,激發(fā)民眾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回應受眾強國興軍的深切期待。深切期待就是大流量。
二、融入家國情懷,情感共鳴引導輿論更賦能傳播
情感作為一種表現性工具,能夠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傳播效果,更好地實現傳播意圖。對于軍事新聞來說,融入家國情懷、民族大愛的產品有著更強的傳播力影響力。
例如,為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創(chuàng)作的短視頻《主播說國防|今天,從七子之歌說起》,在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各平臺傳播量超1200萬+。央視軍事新媒體聚焦對臺演訓推出的海報《解放軍始終以行動說話》,抖音閱讀量3900萬;海報《“臺獨”必亡》相關話題#解放軍3次圍島行動示意圖對比#登上熱搜。福建東南衛(wèi)視訪談《我愛祖國的藍天》,講了多個“繞島巡航”故事,話題#巡航臺島戰(zhàn)機落地五分鐘即向世界發(fā)聲#登上熱搜。以上產品凸顯國家統(tǒng)一、家國情懷在受眾心中的分量、在流量召喚中的神奇作用。又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咱們有了殲-35,多希望羅陽能看見!》一經推出即達到10萬+。珠海電視臺《百歲老將軍點贊殲-35》,講述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101歲老兵徐懷堂“云”看殲-35、隔空敬禮故事,在網上刷屏。江蘇荔枝新聞《那時我們沒有飛機,今天飛機里都能裝下坦克!》說的是89歲的抗美援朝坦克兵,腰椎在戰(zhàn)場上受傷不能直立,讓孫子用輪椅推著他,去看多次接迎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的20048號運-20的故事,展現了中國軍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發(fā)展以及老一輩軍人對國家的忠誠和奉獻,引發(fā)受眾強烈情感共鳴,新聞產品獲得大量點擊和分享。
由此可見,在新聞傳播中,融入情感的產品往往凸顯語言的感染性、內容的主觀性、行為的親近性、目的的價值性等特點,能獲取更多關注。主流媒體要講好軍民忠誠于國家、捍衛(wèi)國家利益的故事,利用情感傳播實現情感動員,建立起人民群眾對國家和社會的共同認知,實現社會性的情感聯結;要講好凝結著歷史記憶與民族精神的故事,展現紅色基因的當代傳承,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濃厚氛圍;要講好愛國與愛家相統(tǒng)一的故事,將故事置于時代背景中,使故事更具現實意義和時代感,傳遞“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理念,引發(fā)受眾共情共鳴,吸引更多的關注與討論;要運用多樣化情感表達技巧或包含高強度的情感內容,充分展現情感意涵,促發(fā)情感喚醒的發(fā)生機制,增強新聞產品感染力。
三、向新而行,創(chuàng)新呈現讓強軍故事產生流量加速度
求新求異是受眾心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新穎獨特的內容更容易在信息海洋中脫穎而出,吸引受眾關注。軍事新聞創(chuàng)新內容和呈現是贏得流量的關鍵。
例如,新華每日電訊科普解讀《四川艦正式出塢!為啥要叫“四川艦”?下一艘艦艇想叫啥→》和央視今日關注《四川艦來了!全球首艘彈射型兩棲攻擊艦有多強?》刷屏朋友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東方時空》訪談《殲-35是否會顛覆傳統(tǒng)空戰(zhàn)模式》,備受軍迷關注。廣東衛(wèi)視晚間新聞《透過“熱鬧”看“門道”》,從“空中三劍客”講到“空中四劍客”,話題#空軍有了空中四劍客#登上熱搜。南方都市報《殲-15艦載機編隊飛行有何講究》《中俄三款隱身戰(zhàn)機有何不同》和央視“看臺?!睓谀俊峨p航母編隊作戰(zhàn)模式有哪些優(yōu)勢》等報道刷屏網絡。有專家表示,新知識新內容吸引受眾。軍事領域專業(yè)性強,充滿神秘感,受眾對軍事科技、武器裝備等充滿好奇,通過關注相關新聞,可以滿足求知欲。又如,軍事專家杜文龍盤點強軍10多年航母、戰(zhàn)斗機等發(fā)展歷程的系列短視頻《杜老師來“帶貨”啦》在中國軍號推出后,全網瀏覽量超過千萬+。一個軍事科普類視頻產品能夠取得如此傳播佳績,一方面有賴于其高質量的策劃制作,另一方面也與其年輕化的語態(tài)、新穎的呈現方式息息相關。此前,曾有人利用AI技術冒充杜文龍進行直播帶貨,推銷生活用品。杜文龍對此回應,明確自己不會參與此類帶貨活動,稱“要帶就帶航母核彈隱身戰(zhàn)斗機!”系列科普視頻在標題上直接使用“帶貨”一詞,新語態(tài)新風格成功吸引和拉近了受眾。與此同時,借助短視頻這一當下信息傳播的主流形態(tài),實現了傳播的加速度和更廣覆蓋。
以上成功實踐表明,向新而行創(chuàng)新呈現,是打造爆款產品,讓強軍故事產生大流量的秘訣。要講好軍事科技領域不斷涌現的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理論,滿足受眾的好奇心和對前沿科技知識的渴求;要善于將復雜的軍事科技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給受眾,增強自豪感激發(fā)愛國熱情;要既注意內容的選擇,用情多講好故事,又注意傳播技巧運用,用心講好新故事,注意熱搜話題、網友互動、外宣議題的設計,力求運營出色、事半功倍。
(作者單位:中國公共關系協(xié)會、中國傳媒大學)
責任編輯:張和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