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代縣小茹村附近,矗立著一座高聳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著“陽明堡飛機場遺址”8個大字。1937年秋夜,八路軍第129師向華北前線開進途中,在這里打了一場大勝仗,創(chuàng)造了用步兵打戰(zhàn)機的戰(zhàn)例。
1937年9月,在平型關受挫的日軍變更作戰(zhàn)部署,選擇從平型關與雁門關之間的茹越口突破晉北防線,之后順同蒲路直擊太原。此時,八路軍第129師第385旅第769團正在敵后發(fā)動群眾,展開游擊戰(zhàn)襲擾日軍。1937年10月中旬,第769團來到位于滹沱河附近的蘇龍口和劉家莊一帶時,發(fā)現(xiàn)日軍飛機不斷由滹沱河北岸的陽明堡機場起飛,轟炸忻口國民黨軍陣地。
第769團派人前出偵察,了解到機場共有飛機24架,機場警衛(wèi)分隊和地勤人員有200余人,大部駐在機場北端,機場周圍設有鐵絲網(wǎng),并構筑了簡單的防御工事。
根據(jù)敵機場的兵力情況,該團研究決定:以夜襲的方式突入機場,炸毀日機。具體部署是,以第3營為突擊隊,夜襲機場,炸毀飛機;以第1營破壞崞縣至陽明堡之間的公路和橋梁,襲擾、牽制和阻擊崞縣可能增援的日軍;第2營(欠第7、第8連)為團預備隊,隨團指揮所配置于蘇龍口及其北側地區(qū),并以第8連破壞王董堡橋梁,保障第3營側后安全,阻擊崞縣、陽明堡增援之敵。另外,安排團屬迫擊炮連在滹沱河東岸占領陣地,直接支援第3營。
10月19日夜,第769團各部分別向預定地區(qū)開進。第3營在當?shù)厝罕姷膮f(xié)助下渡過滹沱河之后,以一個步兵連警戒陽明堡方向可能來援之敵,以兩個步兵連和機槍連組成突擊隊,以一個步兵連作營預備隊。突擊隊避開敵警衛(wèi)分隊駐守的機場北端,從機場東西兩側秘密進入機場,當接近到距敵機約30米時,我突擊隊當即按預定計劃發(fā)起攻擊。剎那間,槍聲、吼聲、爆炸聲從四面八方響起,一團團火光照亮黑夜。八路軍官兵有的揭開機蓋把手榴彈塞進飛機駕駛艙里,有的把手榴彈扔向飛機油箱。此時,幾架飛機里有日軍執(zhí)勤人員利用機槍不斷向外掃射。緊急關頭,有的官兵身體綁上手榴彈跳進機艙抱住日軍同歸于盡。
反應過來的日軍紛紛從掩蔽所里往外涌,不顧一切沖向停機坪。在20多架飛機周圍,敵我雙方開始白刃肉搏,由于當時八路軍部隊刺刀很少,許多戰(zhàn)士只能用槍托和敵人拼殺,戰(zhàn)斗十分慘烈。1個小時后,機場守軍大部分被殲滅,敵機在熊熊烈火中燃燒。駐扎在陽明堡的日軍前來支援,但等他們到機場時,第769團已經(jīng)撤出戰(zhàn)斗。最終,我軍以傷亡30余人的代價,殲滅日軍100余人,毀傷飛機24架,有力地支援了忻口防御作戰(zhàn)。
此次戰(zhàn)斗,由于我軍兵力部署得當,戰(zhàn)斗組織周密,加之隱蔽接敵并正確選擇攻擊方向和時機,從而取得了夜襲陽明堡機場的勝利。此次戰(zhàn)斗削弱了忻口當面之敵的空中突擊力量,打擊了敵之空中運輸,有力地配合了友軍作戰(zhàn)。(王偉寧整理)
陽明堡飛機場遺址紀念碑。(攝影/賀嘉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