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wǎng)-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林詩清 發(fā)布:2025-01-11 07:57:39
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政委、老兵姚德奇——
“我是雷鋒戰(zhàn)友,永做雷鋒傳人”
■王中獻 陳運軍
河南省鄧州市,不是雷鋒故鄉(xiāng),也不是雷鋒工作、生活過的地方。然而,這座城市與雷鋒的名字緊密相連。
很大程度上,這緣于一個遠近聞名的群眾性學雷鋒組織——鄧州“編外雷鋒團”。
1960年8月,560名鄧州籍青年奔赴東北軍營,與雷鋒同在一個團服役,成為雷鋒的戰(zhàn)友。相繼退役返鄉(xiāng)的老兵們,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相聚在一起,1997年仿照部隊編制成立鄧州“編外雷鋒團”,推舉雷鋒團原團長宋清梅為團長,原團政治處主任姚德奇為政委。
在他們帶動下,老兵們攜手并肩學雷鋒、做雷鋒,在中原大地揚起一面弘揚雷鋒精神的旗幟。2014年,鄧州“編外雷鋒團”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
2024年12月29日,姚德奇,這位“胸中燃燒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激情”,為團隊發(fā)展不遺余力的老兵因病去世,離開了他的團隊和戰(zhàn)友。人們在緬懷的同時,情不自禁回想起與他相處的點點滴滴。許多人記得姚德奇宣講雷鋒精神時常說的一句話——“我是雷鋒戰(zhàn)友,永做雷鋒傳人”。
姚德奇在雷鋒塑像前留影。受訪者供圖
與雷鋒在一起的日子
65年前,18歲的姚德奇參軍入伍,與雷鋒成為同一個連隊的戰(zhàn)友。他們同住一間屋,雷鋒睡在上鋪,姚德奇睡在下鋪。
與雷鋒一起工作、學習、生活近兩年時間,雷鋒身上的那股真誠和熱情,讓姚德奇難以忘懷。在一篇題為《我和雷鋒在一起的日子里》的回憶文章中,姚德奇飽含深情記錄下幾個讓他“一生受益”的片段。
那是姚德奇新兵下連的第一天。中午開飯前,全連官兵在食堂前集合,組織唱歌。站在隊列中,姚德奇一眼就看到在前面指揮唱歌的雷鋒,“個頭不高”,但“看上去非常精神活潑”。唱完歌后,大家走進食堂開始吃飯,雷鋒卻拿著報紙,認真地給戰(zhàn)友們讀起來。直到大家快吃完時,他才去吃飯。
得知雷鋒是連隊的義務(wù)讀報員,剛下連的姚德奇也想積極表現(xiàn),向雷鋒學習。后來,他爭取到給大家讀報的機會:“一到開飯時,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著報紙就一個勁兒地大聲念。”
有一天吃完晚飯,雷鋒約姚德奇到外面走走。坐在車場旁的水泥墩上,他們很隨意地聊起天來。對于姚德奇積極為大家讀報的舉動,雷鋒十分欣賞,同時也真誠地給他提出一些建議。
開飯時間短,讀報時要注意效果;可以精選一些反映刻苦訓練、勤奮學習、積極為集體為人民為戰(zhàn)友做好事的短新聞,自己先看一遍;長文章可以給大家講重點……雷鋒的建議,讓姚德奇很受啟發(fā),也激勵他在日常學習中更加刻苦用心。
1962年7月,姚德奇接到上級通知,調(diào)他到團器材處當文書。突如其來的調(diào)動,讓姚德奇有點“不愿接受”:一來他和戰(zhàn)友們建立了深厚感情,舍不得離開連隊;二來那時他學會了開汽車,舍不得丟掉技術(shù)。
雖說心里有點“不愉快”,姚德奇還是服從命令去報到。當時,雷鋒恰好執(zhí)行保障任務(wù)一同去往器材處。姚德奇于是向雷鋒吐露心聲。
“上級調(diào)你來器材處當文書,這確實是對你的信任?!甭犕暌Φ缕娴膬A訴,雷鋒開導他。
“這我也知道,但我不想離開連隊。”
雷鋒接下來的話,讓姚德奇終生難忘:“我們是革命戰(zhàn)士,就像一顆螺絲釘那樣,擰到哪里就應(yīng)該在哪里閃閃發(fā)光”“干什么都是革命工作,應(yīng)該讓革命工作挑選我們,我們不應(yīng)該挑選工作,你說對嗎”“德奇同志,為了共同的事業(yè),咱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好好干吧”……
“雷鋒同志誠懇的談話,對我教育和鼓舞極大?!倍嗄旰螅Φ缕嬖诨貞浳恼轮袑懙?,“我終于放下了思想包袱,愉快地、全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了?!?/p>
姚德奇最后一次見到雷鋒,是在這次談話之后約一個月。那天早上出車前,雷鋒還答應(yīng)姚德奇,要幫他買公文寫作書籍??蛇€沒到吃午飯,就傳來雷鋒犧牲的消息。
姚德奇腦子里“轟”的一下,一片空白。旁邊的戰(zhàn)友們再說些什么,他一句也沒聽清,愣了好一陣子,才覺得清醒些。
雷鋒犧牲后,回想起他們一起學習、工作、做好事的情景,姚德奇心如刀絞?!拔沂抢卒h的戰(zhàn)友,這是一種特殊的榮譽,也意味著更高的責任和要求。”他下定決心,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要矢志不渝學雷鋒。
姚德奇(右四)到基層部隊講雷鋒故事。
做弘揚雷鋒精神的先鋒
在姚德奇去世后的第3天,筆者走進他的辦公室。
簡樸的辦公室里,所有的擺設(shè)一如往常:兩個書柜里整齊擺放著與雷鋒有關(guān)的書籍、雜志,以及他組織編寫的鄧州“編外雷鋒團”多年如一日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wù)活動的相關(guān)資料;墻上掛著他寫的《憶戰(zhàn)友雷鋒》小詩;桌面上擺著雷鋒塑像,放著鋼筆、放大鏡,還有團隊近期的工作計劃……
站在姚德奇工作了20多年的地方,讀著墻上小詩中“生命不息永奮斗,雷鋒精神長相伴”的句子,聆聽老戰(zhàn)友們的講述,這位老兵追隨雷鋒一路前行的足跡愈發(fā)清晰。
雷鋒戰(zhàn)友、鄧州“編外雷鋒團”成員孫紹顯回憶,20世紀90年代,姚德奇擔任鄧州市房管局局長時,得了個“一碗端”的綽號。這是因為他立下一條接待規(guī)矩:不管來客是誰,吃飯時都用一碗燴菜配主食招待,誰也別想靠請客吃飯拉近乎。
一次,姚德奇帶隊到繁華的大城市考察工作。大家猜測,這次吃住總不會太“寒酸”。沒想到,他們還是找了一家普通旅店住下,吃的依然是簡單的快餐。
“我是雷鋒戰(zhàn)友,永做雷鋒傳人;我是共產(chǎn)黨員,永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我是退役軍人,永遠保持革命軍人的政治本色?!敝敝两裉?,姚德奇的這些話依然擲地有聲。
在姚德奇帶動下,像雷鋒那樣做人做事,以雷鋒精神律言律行,在鄧州市房管局蔚然成風。與姚德奇并肩作戰(zhàn)10多年的鄧州“編外雷鋒團”副政委杜恒告訴筆者,2000年初,在姚德奇提議下,鄧州市房管局369名干部職工集體加入“編外雷鋒團”,組建了“房管營”。“這為‘編外雷鋒團’隊伍的發(fā)展壯大,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倍藕阏f。
2002年退休后,姚德奇幾乎把全部精力傾注到弘揚雷鋒精神、推動團隊發(fā)展建設(shè)上。他先后在全國各地開展雷鋒精神宣講2000多場,收集整理學雷鋒資料100多萬字。
姚德奇到學校參加雷鋒精神宣講活動。
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
2014年被授予“時代楷?!狈Q號后,鄧州“編外雷鋒團”加快了常態(tài)化、行業(yè)化學雷鋒的腳步。
參與脫貧攻堅,宋清梅、姚德奇等組織來自企業(yè)的“編外雷鋒團”志愿者,一次次為有需要的群眾捐款捐物,累計帶動1500余人就業(yè)。
2020年初,為支援湖北武漢抗擊新冠疫情,鄧州“編外雷鋒團”第一時間成立雷鋒抗疫先鋒隊,多方籌集新鮮蔬菜,雇專車分4次送往武漢。每次愛心專車出發(fā)前,年事已高的姚德奇都趕到現(xiàn)場,千叮嚀萬囑咐,鼓勵大家服務(wù)好武漢群眾,同時也要注意自身防護。
2021年7月,河南省多地遭遇強降雨。在姚德奇和鄧州“編外雷鋒團”許多骨干倡議下,“電力營”“義工營”“桑莊衛(wèi)生院雷鋒連”“彭橋衛(wèi)生雷鋒排”的成員們奔赴一線,送去各類物資,受到當?shù)卣腿罕姷姆Q贊。
說起這些年與老搭檔姚德奇共同努力、擦亮鄧州“編外雷鋒團”品牌的經(jīng)歷,83歲的宋清梅聲音哽咽。進入新時代,姚德奇立足當下,不斷創(chuàng)新學雷鋒形式,給宋清梅留下深刻印象。
2020年,當?shù)匾患移髽I(yè)經(jīng)營遇到困難。在當?shù)貙W雷鋒“軟環(huán)境”的熏陶和姚德奇“把雷鋒精神融入企業(yè)文化”的建議下,時任企業(yè)負責人馮學帶領(lǐng)員工加入鄧州“編外雷鋒團”。雷鋒塑像、雷鋒廣場、雷鋒日記展板、“雷鋒之聲”廣播室……廠區(qū)內(nèi)處處洋溢著的雷鋒文化氛圍,提振了員工的精氣神,為企業(yè)發(fā)展增添了動力。
用心唱響新時代雷鋒之歌的姚德奇,在去世前兩天,還與戰(zhàn)友們一起總結(jié)年度工作,籌劃新年度“學雷鋒紀念日”舉辦表彰會的相關(guān)事宜。“他的心血全奉獻給了‘編外雷鋒團’,天天來辦公室,和上班一樣。80多歲了,能做到這樣不容易?!薄熬幫饫卒h團”成員丁家玉感慨。
緬懷的同時,姚德奇的老戰(zhàn)友和源源不斷加入團隊的新時代雷鋒傳人們,亦在心中積蓄著前行的力量。據(jù)介紹,鄧州“編外雷鋒團”經(jīng)過28次擴編,已發(fā)展壯大為39個營連,共有2.3萬余人。在他們的帶動下,鄧州市共涌現(xiàn)出1100多支志愿服務(wù)隊伍。
“雷鋒在鄧州,鄧州好人多”的城市印象,讓當?shù)厝艘詾榘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