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陵神道的石獬豸。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在河南省濮陽市臺前縣城關鎮(zhèn)鳳臺社區(qū),臺前縣人民法院青年法官在開展憲法宣講活動。新華社發(fā)
馮玉軍,1971年生,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國發(fā)院社會轉型與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出版?zhèn)€人學術專著十余部,主持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課題。
一.中國古代法律的象征——獬豸
在一些法院、檢察院或者大學法學院的門口,我們經常會看到一種造型怪異的動物塑像,體形大的像牛,小的像羊,全身長著濃密的青毛,體態(tài)剛健,類似麒麟,瞪著兩個大眼睛,很威嚴,最奇特是它的腦袋上還長著一只尖尖的犄角,俗稱獨角獸。這就是獬豸。
獬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斷案神獸。相傳它的智慧很高,懂得人言、知道人性,能辨是非曲直,當人們發(fā)生糾紛時,就用角去頂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大惡極的人用角抵死,讓那些干了壞事、心懷鬼胎的人十分害怕。經過幾千年的流傳演繹,獬豸的形象差異很大,像馬、牛、羊、鹿、狗、獅子、麒麟的都有。
獬豸成為斷案神獸,還要從古代傳說中皋陶用獬豸斷案的故事說起。皋陶是上古傳說中堯舜時代的司法長官,與堯、舜、禹同為“上古四圣”,相傳他最早創(chuàng)刑、造獄,倡導明刑弼教以化萬民的思想,為四千多年來我國各個時期制定、完善、充實各項法律制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謂不折不扣的中華“司法鼻祖”。
東漢思想家王充在《論衡·是應》中寫道:“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獬廌)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這個記載的意思是說每當皋陶坐堂聽審碰到疑難案件時,也即雙方當事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都爭著說自己清白無辜,事實真假莫辨、很難作出準確判斷的時候,他就命令手下放出天賦異稟的獨角羊——獬豸來幫忙。如果那個人有罪,獬豸就會用角頂他;如果沒有罪,就不會頂,由此代表神明圓滿地解決這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