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虛無主義盡管存在不同的類型,各有側重,但多以否定歷史、顛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虛無民族文化為主要特征,其實質在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是一種影響較廣、危害極大的社會政治思潮,需要對其高度警惕和堅決抵制。深入認識和有效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離不開正確的思想方法。
一是要堅持整體性原則。
歷史虛無主義無論是打著學術研究的幌子,還是披著文藝的外衣,或利用某個時間節(jié)點,蓄意制造轟動效應,無不基于其碎片化的敘事邏輯。歷史研究重細節(jié)和碎片本無可厚非,倘若采取掐頭去尾、移花接木式的去語境化手法,就會使客觀的歷史存在變成真實的人為虛構,歷史就成了一堆雜亂無章的事件總和。
馬克思曾說過,黑人就是黑人,紡紗機是紡棉花的機器,只有在一定的關系下,黑人才成為奴隸,紡紗機才成為資本。意思是說,脫離一定的社會關系視角,事實僅僅是事實,而永遠不會抵達體現(xiàn)歷史真實的現(xiàn)實層面。這正如列寧所指出的,“如果不是從整體上、不是從聯(lián)系中去掌握事實,如果事實是零碎的和隨意挑出來的,那么它們就只能是一種兒戲,或者連兒戲也不如?!薄罢w大于部分之和”這一整體性原則,是唯物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上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破除歷史虛無主義迷障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二是要堅持實事求思想路線。
歷史虛無主義本質上是歷史唯心主義,對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不是從既定的歷史事實出發(fā),而是從所謂的“普世價值”等抽象概念出發(fā),去遴選材料和裁量歷史,罔顧特定的歷史前提,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評價,得出早已預設好的錯誤結論。由此可見,歷史虛無主義根本談不上是一種嚴肅的社會思潮,而是種徹底的偽科學。
歷史虛無主義并非把一切歷史都虛無化,而是有“虛”有“實”,虛無的是中國革命史、黨史、國史、軍史以及民族傳統(tǒng)文化,美化的是“普世價值”和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是要求在歷史研究中必須遵循“從物質到意識”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而且也只有運用這一方法才能從根本上撕開歷史虛無主義的偽學術面紗。
三是要堅持人民立場。
歷史虛無主義表面上拒絕神圣,解構崇高,污名化英雄,虛化一切價值,倡導怎么都行,實際販賣的是主張極端個人主義的新自由主義價值觀,否定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人民主體價值觀。極端個人主義的錯誤在于,拆解一切社會規(guī)范限制,最終只能是個人自由和集體無能同步增長,殊不知個人行動的選擇范圍和選擇規(guī)則都是在集體行為之下的產(chǎn)物,馬克思說的好,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人類實踐活動是合規(guī)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因而歷史虛無主義推崇的所謂“秉筆直書”“價值無涉”的研究方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高揚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根本內容,也是批判歷史虛無主義的邏輯原點和有力武器。
四是要堅持法治思維。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如借助于市場媒介和快速革新的電子通信技術,特別是利用網(wǎng)絡媒體和流行話語進行碎片化營銷,開始由學術場域向日常生活領域滲透,誤導人們尤其是廣大青年對歷史的正確認知,因而需要我們采取有力措施以遏制其蔓延。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堅持法治思維和運用法治手段,無疑是有效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理性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要“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能力”。堅持法治思維必須要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新修訂的《民法總則》和剛剛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就明文規(guī)定,禁止歪曲、丑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zhàn)爭和侵略行為,將依法懲處直至追究刑責。同時,要加強網(wǎng)絡意識形態(tài)的監(jiān)管,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黨員干部更要嚴守黨紀國法,做到率先垂范,從而形成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