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邊防與我的詩詞情緣
■劉鄭伊
9歲那年,爺爺送我一本《唐詩三百首》,讓我在童年歲月接觸了許多經(jīng)典詩詞。彼時年幼的我,將王翰的《涼州詞》工整抄寫在筆記本的扉頁,“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這首詩承載了童年時期我對邊防軍旅的多重幻想,也開啟了我和詩詞的不解之緣。
爺爺年輕時是一位邊防軍人,將自己的青春揮灑在邊疆熱土。他總說:“人不可三日無詩”,教導我要博學、慎思、勤勉。
兒時放暑假,我總會回老家看望爺爺。晚飯過后,爺爺會坐在葡萄架下的躺椅上乘涼。有時他拿著一把蒲扇,出神很久,嘴里緩緩念著:“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庇袝r他跟我說起當年在邊防線上巡邏的日子,情到深處,總會熱淚盈眶。
聽著爺爺誦讀那些壯美的軍旅詩詞,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古代邊關將士浴血沙場、馬革裹尸的壯烈場景。這些詩詞在我年幼的心中種下了一?;馃岬姆N子,又在爺爺和父親的熏陶下生根發(fā)芽。
從軍校畢業(yè)后,我來到父親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邊防團。一次偶然機會,我在哨所的閱覽室里發(fā)現(xiàn)了父親留下的筆記本。
“大風起兮云飛揚……”翻開筆記本,父親的字跡躍然紙上。這個哨所是有名的“風口哨所”??吹焦P記本上的句子,我感受到了父親當年行走在邊防線上,迎著大風前進的豪情。
每次和父親通話,父親總是囑咐我有時間要多讀書,多學習。我把父親的話謹記在心。邊防生活艱苦且相對枯燥,但因為有了詩詞相伴,我的心中總留有一方詩意世界,對堅守邊防的意義也有了更多理解。
在“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中,我讀出了有志青年對收復失地的豪情壯志;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我讀出了壯士忠勇為國的獻身精神;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讀出了仁人志士舍生取義的高尚氣節(jié)。千百年前詩人留下的筆墨,至今讀來仍蕩氣回腸。
爺爺不僅愛讀詩,也愛寫詩。他有一個小本子,用來隨手記錄創(chuàng)作的靈感。這位“老邊防”還有個老戰(zhàn)友,也是詩友,他們常常一起分享近期的詩作。全家一起爬大別山時,我只顧拍照留念,爺爺卻掏出了他的小詩本,寫下《卜算子·詠大別山》:“縱馬過山巔,橫槊驚霄漢……”
時光如白駒過隙。隨著爺爺愈發(fā)年邁,我也愈加珍惜和他在一起漫讀的時光。那些詩詞中描繪的美好畫面,將成為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