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嬰幼兒需要喂養(yǎng),鼓勵但不強迫寶寶進食
《指南》指出,父母及喂養(yǎng)者有責任為嬰幼兒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fā)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順應嬰幼兒的需要進行喂養(yǎng);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進餐環(huán)境,保持進餐環(huán)境安靜、愉悅,避免電視、玩具等對嬰幼兒注意力的干擾;控制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幫助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人一致的規(guī)律進餐模式,并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在喂養(yǎng)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所發(fā)出的饑餓或飽足信號,并作出恰當回應;尊重嬰幼兒對食物的選擇,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但絕不強迫進食。
盛曉陽教授強調,輔食應與嬰幼兒的年齡和發(fā)育狀況相匹配。在10個月前應“嘗試”塊狀食物,否則會增加以后喂養(yǎng)困難的風險。比如:7~9個月嬰兒,食物可以是厚粥、泥糊狀食物;10~12月嬰兒,食物可是切碎或糊狀食物,是嬰兒能拿得起的食物;13~24月幼兒,可吃家庭食物,必要時切碎或搗爛。
為什么要控制寶寶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鐘?因為消化酶一般在十幾分鐘內達到高峰,此時是消化食物的最佳時間。有研究顯示,20分鐘正好是二三歲小孩把精力集中在一個對象(或是一件事)上可持續(xù)的時間。小孩吃飯如果時間太長,會影響其消化功能。
盛曉陽教授還建議,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要考慮讓孩子與家人共同進餐。從13月齡起,鼓勵幼兒與家人共同進餐,而且,可以選擇少量適合幼兒的、口味較淡的家庭食物讓孩子品嘗?!盀楣膭詈蛥f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可先準備地瓜條、香蕉等可手抓的食物,鼓勵嬰兒自己拿著吃。另外,為了方便喂養(yǎng)者估算孩子進食量,促進孩子精細動作的發(fā)育,應為孩子準備專用的餐具。”
輔食不加調味品保持淡口味,2歲以下寶寶不建議吃成人食物
《指南》指出,嬰幼兒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糖、鹽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以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盛曉陽教授介紹,不要認為嬰幼兒食品就是低鹽無糖食品。嬰幼兒能夠通過母乳和輔食攝取足夠的鈉,且每100ml母乳中含碘10ug,能夠滿足嬰幼兒對碘的需求;同時提醒家長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以適應嬰幼兒的需要。此外,市售果汁含糖量過高,建議吃果泥、新鮮水果或鮮榨果汁更健康。此外,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整?;ㄉ怨?、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戴耀華教授不建議2歲以下的寶寶吃成人食物。成人食物制作不夠精細,寶寶稚嫩的腸胃難以消化,影響吸收。并且嬰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fā)育最快的時期,對營養(yǎng)需求比成人高,特別是對蛋白質、鐵、鋅、鈣及多種維生素的需求量較大,成人食物難以滿足。更為重要的是,成人食物往往添加調味劑,容易使寶寶從小養(yǎng)成重口味的習慣,易養(yǎng)成挑食、偏食的習慣,導致飲食不均衡,還可能增加日后患心血管等疾病的幾率。
盛曉陽教授還提醒,每3個月一次定期監(jiān)測并評估7~24月齡嬰幼兒的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有助于判斷其營養(yǎng)狀況,并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yǎng)和喂養(yǎng)。對于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于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jiān)測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