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奠革命先烈。張立鵬攝
新疆軍區(qū)某裝甲團官兵和退伍軍人輾轉千里為無名烈士核實身份—
立碑存記,永遠銘刻你的名字
■陸?寧?韓?強?解放軍報記者?郭豐寬
春雨敲打著寂靜的山野,像是在呼喚沉睡的英靈。
清明節(jié)前夕,新疆軍區(qū)某裝甲團官兵和沙灣縣相關部門領導、駐地各族群眾以及退伍老兵代表一起,到附近的北陽山祭拜長眠在這里的6名烈士。
細心的人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嶄新的墓碑。
“秦大瑞、胡咸真、牛書君、粟新喜,你們4個人今天名墓相符,與當年戰(zhàn)友的努力和部隊官兵的付出分不開……”一旁的退伍老兵張秋良講到。張秋良1977年從老家陜西山陽縣入伍到原炮兵第十三師五十四團服役,1982年退伍后在部隊駐地沙灣縣生活。近年來,他有空就到當年部隊埋葬犧牲戰(zhàn)友的地方看看墓地有無被損壞。他口中的“當年戰(zhàn)友”,指以原五十四團最后一任團長胡建亮為代表的數(shù)百名官兵。
2016年,新疆軍區(qū)某團與張秋良結成“精準扶貧”對子時,無意間得知北陽山上埋葬著張秋良老部隊犧牲的戰(zhàn)友、原五十四團的官兵,但其中4個墳塋無名無姓無碑。
這4人姓甚名誰?團領導立即安排人與胡建亮進行詳細溝通,提出為這4名戰(zhàn)士立碑刻字的想法。但是,當時的連隊近30年里幾經轉隸,連隊官兵無一人在該團,很多人杳無音訊,如何核實烈士身份?
“我會盡我最大努力,協(xié)助你們尋訪這4名犧牲軍人的具體情況!”胡建亮迅疾組建名為“炮兵54團有我”的微信群,當天就互相拉進40余人。讓他遺憾的是,大家都不了解犧牲戰(zhàn)友情況。
“要是查不清楚他們的姓名,我們就對不起當年他們?yōu)椴筷犠龅呢暙I。”為盡快為4名烈士立碑刻字,67歲的胡建亮毅然決定放棄籌劃兩年之久的西藏旅行計劃,并懷揣賣掉家中小轎車的8萬元錢,遠赴當年兵員征集地尋找線索。
看到老團長的舉動,其他人甚為感動,也紛紛加入到聯(lián)系當年戰(zhàn)友的行動中。通過電話、網上留言等方式,微信群內人員由原來的40余人,逐步增加到近500人。
“我們可以將自己單位的戰(zhàn)友資料填寫到電子表格內放在微信群里,以便引發(fā)其他人的回憶?!蓖宋槔媳R國強提議道。
在數(shù)百名退伍戰(zhàn)友的共同努力下,大家終于找到了各單位負責人,鎖定當時因公殉職的10多名戰(zhàn)友。為了核對信息,胡建亮帶領4名戰(zhàn)友輾轉甘肅、陜西、四川等地,按老兵們提供的線索到當?shù)孛裾?、公安部門逐一查詢。
一段時間里,大家線上線下一并搜尋。談起尋訪烈士們的經過,胡建亮激情澎湃:“我們雖然離開部隊多年,交通費等開支也無處報銷,但我們心甘情愿,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摯愛的戰(zhàn)友。”
當他帶人走訪陜西山陽籍烈士粟新喜所在村莊時,老百姓一致稱粟新喜于1973年參軍入伍,當年急于給山上部隊送給養(yǎng),由于大雪路滑不幸翻車,當場犧牲。
2016年12月,胡建亮又陸續(xù)走訪了山東、新疆等地,逐一核實烈士身份,并采集到他們家人的信息。
胡建亮一行人來到戰(zhàn)友秦大瑞位于四川簡陽的老家時,秦父秦母早已白發(fā)蒼蒼。年過八旬的老人家聽他們提起兒子,又沉浸在失去愛子的痛苦和無法釋懷的思念中。多年來,秦父秦母辛苦操勞,舊墻陳瓦孤獨炊煙,似乎就是父母對兒子經久不息的呼喚。
胡建亮向他們詳細了解核實秦大瑞信息后,輕聲地安慰他們說:“不管時代如何變遷,您兒子為部隊建設所作的貢獻永遠不會淡化。如果你們生活有困難,可以隨時給我講,也可以給部隊和駐地民政部門講?!?/p>
胡建亮等人每到一戶烈屬家中,都詳細詢問烈屬家庭情況和身體狀況,與他們拉家常,叮囑他們保重身體,同時也和當?shù)卣?、武裝部協(xié)商,讓他們多關心烈屬,幫助他們解決好實際困難。
經過幾個月努力,他們最終確定4個無名烈士墓的主人分別為:秦大瑞、胡咸真、牛書君、粟新喜。
2017年3月24日,沙灣縣和該團決定,共同為早先已知名的2名烈士和這4名烈士立碑存記。從此,烈士墓碑上那6個名字,便永遠銘刻在了烈士當年戰(zhàn)友和部隊官兵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