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資料圖)
參考消息網2月7日報道 日媒稱,安倍政府高舉“積極和平主義”的旗幟,卻在不斷集中采購最新式武器裝備,使2015年度預算中防衛(wèi)費用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之所以采購行動成為可能,也有財政機制上的原因。
日本《東京新聞》2月6日發(fā)表題為《日本防衛(wèi)費用不斷膨脹》的文章稱, 此次預算案,是去年7月作出解禁集體自衛(wèi)權內閣會議決定后的第一個初始預算案。除列入高達4.98萬億日元(約合424億美元)的防衛(wèi)費用之外,還明確記錄了金額約為2.6萬億日元的“貸款”合同,內容包括采購5架“魚鷹”運輸機和6架F-35隱形戰(zhàn)斗機的費用,以及武器修理費等等。
這一“賒賬”形式的付款從2016年度開始執(zhí)行,將在數年內全部償付。付款比簽訂合同晚一年,也是因為武器到位需要一定時間,不過“貸款”卻是源于財政機制,總而言之是一種例外。
國家的預算原則上實行單年度主義,即用當年的收入來支付當年的支出。不過,在購買昂貴武器和實施大型公共事業(yè)時,因一年的預算不足以支付,也可以分期償付。這被稱為“國庫債務負擔行為”,具體指把翌年度之后的付款作為“下一年度的負擔”。安倍政府執(zhí)政后,這一制度越來越盛行。
就防衛(wèi)預算來說,在2014年度初始預算基礎上新增的“下一年度負擔”比上年度增加25.6%。2015年度預算案中,“下一年度負擔”也有17.9%的大幅增長。
2015年度預算案的防衛(wèi)費用之所以空前龐大,一個原因是過去簽約的“下一年度負擔”大大增加,超過1.8萬億日元,達到防衛(wèi)費用總額的近四成。
政府打算向本屆國會再次提出法案,僅針對武器采購,把財政法規(guī)定的實施“國庫債務負擔行為”的時間上限從5年延長為最多10年。如果法案獲得通過,政府計劃簽訂7年付款合同采購20架新型P-1反潛巡邏機。
防衛(wèi)省介紹說,“一次性大量購買,可以降低單價,節(jié)約資金”。但是,這些武器的性價比還沒有得到充分驗證,而且持續(xù)“貸款”將來會加重民眾的負擔。
日本是對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開展清剿作戰(zhàn)的陣營成員之一。安倍晉三雖然說日本要做的事情只限于“非軍事援助”,但強化自衛(wèi)隊能力的工作卻在一步一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