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住!不能進去……”
聽見呼喊,云南大理某預備役團戰(zhàn)士張林回頭張望,看見營長何偉杰從后面追來。他們剛剛完成拆除危房任務,準備休息,看見不遠處有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小張準備和其他幾名戰(zhàn)友進去納涼。
“同志們,這里面不能進去?!焙螤I長氣踹噓噓地說,“這里是傣族火化和埋葬親人的地方,稱之為‘竜林’,十分忌諱外人隨意進出。如果不慎誤入,便是‘沖竜’,傣家人認為很不吉利”。
“雖然我們是唯物主義者,但也要入鄉(xiāng)隨俗,遵守傣族人的風俗”。何營長接著說。
“哦”,小張不禁暗自為剛才自己的莽撞捏一把汗。
“還好,沒有造成軍民糾紛”。
“既要救好災,也要守好紀”
……
大家七嘴八舌議論開來。
云南景谷“10.07”地震發(fā)生以來,該團官兵一直奮戰(zhàn)在抗震救援第一線。由于該縣屬于傣族彝族自治縣,少數(shù)民族多,雖然部隊也進行了群眾紀律、民俗風情教育,但在救援中仍然有所不足。
“大家說得很對!同志們,我們光有遵守群眾紀律的意識還不夠,還必須懂得救援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風俗習慣、村規(guī)民約。因為我們是人民的子弟兵”??粗蠹业目释谋砬?,何營長“借題發(fā)揮”,開展起隨機教育來。
“就算這里的漢族,風俗也與我們內地有較大區(qū)別。昨天,三小組長告訴我,他們去幫助漢人村寨里的土主(即寺廟)排危加固,有群眾說,土主里的東西不能亂動,不能隨便移動和坐在石頭上。”
“有石頭還不能坐”。戰(zhàn)士張帥滿臉疑惑地問。
“因為石頭屬于土主里的一部分,很神圣”。何營長耐心地解釋。
“哦……”
戰(zhàn)士們聽得津津有味。
“報告營長,你說的我有同感”。大家循聲望去,救援第二組的李偉站了起來。
“昨天我們去芒費村(傣族村寨)救災,路過一個小寺廟,里面樹立著一塊碑。后來我問老鄉(xiāng),他說那是在敬山神,就在我們任務區(qū)不遠的長海水庫就有。老鄉(xiāng)們說,路過山神廟,他們都要磕頭。最后,他要我轉告大家,不能去動廟里面的香,不能搬移山神廟周邊的石頭,哪怕是救災的也不行……
不說不知道,民風民俗真奇妙。
“我還知道這里的納西族家有小孩剛出生,前三天你第一個進門就要被認作‘干爹’……”
“我前天救援的寺廟傣族人稱為緬寺,很多人在那里獻賧(即祭祀物品)……”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心里的問號一個個被拉直,隨著對民風民俗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大家對完成好此次抗震救災任務信心也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