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封未曾寄出的信,它寫于朝鮮黃海南道地鏡洞。雖然60多年過去了,但那真摯的文字猶如一盞心燈;書信背后的故事更如空谷幽蘭,一直散發(fā)著沁人的馨香。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
一封未寄出的信
侯炳茂
這是一封未曾寄出的信,它寫于朝鮮黃海南道地鏡洞。雖然60多年過去了,但那真摯的文字猶如一盞心燈,始終亮在我的生命中;書信背后的故事更如空谷幽蘭,一直散發(fā)著沁人的馨香。
那是1952年初秋,防御戰(zhàn)部隊輪換休整,軍后勤部舉辦文化掃盲班,我和盧護士被所里派去當輔導員,給教員王俊杰當小幫手。王教員給我們安排好住處,并介紹了教學計劃。次日,在山坡松林里開始上課,因沒有黑板,王教員將寫在紙上的拼音字母掛在樹枝上,學員們席地而坐,聆聽老師講課,松林里回蕩著瑯瑯的讀書聲。
資料圖:慰問團文藝工作者為志愿軍指戰(zhàn)員演出。
恰在此時,祖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給志愿軍帶來了慰問品,慰問信更像雪片般飛到了戰(zhàn)地,我們掃盲隊里幾乎人手一封。此時,學員們盡管學了一些字,但還是讀不下來。有的人想回信,但從未寫過信,不知如何下筆。王教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選了一封來自鴨綠江邊安東初中姜淑香小朋友的慰問信,在課堂上讀給學員們聽,并當場揮筆寫回信,以作示范。
不幸的是,那天正在上課時,突然聽到防空哨鳴槍示警,敵機可能來襲,王教員立刻大喊一聲“疏散防空”,然后他轉(zhuǎn)身回到草房,去給學員取學習材料。沒想到,他剛跨出門,正碰上敵機投下的燃燒彈,將他沖倒。軍帽瞬間變成了火球,渾身上下躥著火苗,他怕暴露目標,緊咬牙關,硬挺著趴在地上沒有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