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5集團軍某炮兵旅科學調配士官選取指標,堅持把戰(zhàn)位留給能打勝仗的精兵。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文章《“插隊生”讓連隊收獲驚喜》——

第75集團軍某炮兵旅科學調配士官選取指標,堅持把戰(zhàn)位留給能打勝仗的精兵——
“插隊生”讓連隊收獲驚喜
■解放軍報記者 馬 飛 通訊員 王正付 胥春龍
9月5日,記者走進第75集團軍某炮兵旅野外駐訓場,實地觀摩該旅通信專業(yè)考核??荚u組公布成績的那一刻,一營指揮保障連官兵激動不已——接力站架設的10條通信中轉線路,全部一次性接通,500組測試報文準確無誤。
“好樣的!張龍!”成績揭曉,在一旁觀戰(zhàn)、神情緊張的連長成雨臉上露出笑容,輕拍剛掛上下士軍銜的張龍的肩膀夸贊道。成連長心里明白:成績的取得,與眼前這名“外來”的戰(zhàn)士密不可分。
想到這里,成連長暗自欣喜,又有些愧疚。喜的是作為其他連隊調劑過來的“插隊生”,居然短時間內讓連隊接力專業(yè)成績突飛猛進;愧的是張龍的“插隊”,剛開始還引起連隊不少官兵排斥。
去年年底,該連接力站站長退伍。今年,該連重新轉隸、調整組建后,接力站只剩3名上等兵和4名列兵。上等兵方高涵雖專業(yè)不算拔尖,但因為工作勤奮踏實,一直代理站長,頗受連隊官兵認可。一個多月前,士官選取工作開始,該連接力站只有1個晉級下士的指標,方高涵作為代理站長,又是連隊土生土長的戰(zhàn)士,自然是“最佳”人選。
比起方高涵,張龍雖專業(yè)素質過硬,但沒那么幸運。當兵兩年,他3次被選派參加上級組織的比武活動,并屢受嘉獎,在原單位是士官選取的優(yōu)秀對象。原單位撤編、他轉隸到該旅某營偵察連接力站后,由于新單位士官比例飽和,上級沒有分配下士指標,他眼看將無緣晉級。士官選取前,偵察連黨支部將這一情況逐級上報到旅黨委。
張龍的情況,引起旅黨委“一班人”重視,他們調研發(fā)現:改革調整,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各單位士官人才隊伍結構。而機關根據各單位兵齡結構、士官比例等劃分指標,很難兼顧每個連隊的具體情況,導致個別單位士官選取指標多、優(yōu)秀參選對象少,只能“矮個里拔高個”;個別單位士官選取指標少、優(yōu)秀參選對象多,出現“強強競爭”,從而造成優(yōu)質兵員流失。
“士官選取必須破除狹隘的‘屬地觀念’,本著為戰(zhàn)斗力負責的標準,樹立全旅‘一盤棋’思想?!甭命h委討論后決定,加強整體調控,打破建制選配,確保優(yōu)中選優(yōu)。
為此,今年士官選取,他們將原有的完全依靠營連自主選拔模式,調整為在此基礎上,全旅擇優(yōu)調配。他們將每名參選對象的政治表現、軍事素質、培訓經歷、獎懲情況等逐項細化量化統(tǒng)計,再按照個人申報、民主評議、組織推薦的流程差額上報到機關,而后由機關根據每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排名,統(tǒng)一調配,擇優(yōu)選取,全程公開接受官兵監(jiān)督。
方高涵雖被指揮保障連推薦為擬晉級對象,但他在全旅接力專業(yè)晉級候選人排名中相對靠后;而張龍所在偵察連接力站雖無晉級指標,但他的排名比較靠前。按照新的選取辦法,原本“板上釘釘”的方高涵落選,“感覺無望”的張龍卻成功晉級。
起初,這一結果讓指揮保障連有些戰(zhàn)士想不通:“肥水咋能流到外人田”?情感上的難以接受,演變成他們對待“插隊生”張龍的排斥。
對此,到指揮保障連接力站履新的張龍心里也憋著一股勁:“我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實力!”隨后,他在訓練上以身作則、苦練專業(yè)技能,生活上熱心幫助戰(zhàn)友,特別是這場考核后,起初的“隔閡”被完全化解了。
據悉,今年士官選取,該旅堅持把戰(zhàn)位留給能打勝仗的精兵,共為20多名像張龍一樣的“外來”訓練尖子調劑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