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春走軍營】
海拔4500米,感受中國紅的力量
■解放軍報記者 郭豐寬 中國國防報記者 叢嘉 方帥
春節(jié)前夕,記者使出渾身力氣爬上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軍區(qū)邊防某團無名湖哨所。用紅色油漆在石塊上書寫的“無名湖”三個大字,哨樓頂部迎風招展的鮮艷五星紅旗,與藍天白云下的雪山交輝相映,這樣一幅美景圖畫首先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座談時,年齡與臉龐膚色極不相稱的哨所官兵,講得最多、最用情的話就是:“是那一抹代表五星紅旗的‘中國紅’,給予了我堅守的力量?!?/p>
從山下到哨所,直線距離不到一公里,官兵日常走過的路,其實是或隱藏于密林之中的亂石灘,或覆蓋于冰灘之下的陡坡懸崖,或要借助安全繩攀爬的絕壁,或架于深澗之上的濕滑獨木橋,即使是最富經(jīng)驗的老兵,單程也要花費3個小時以上。封山期哨所的急需物資都要靠戰(zhàn)士們自己背運上去,卻沒有一人有怨言,沒有一人望而卻步,沒有一人中途申請離開哨所。多年來,官兵們硬是踩著筍芽般凸起的裸石,在懸崖絕壁上開辟出一條新徑。
無名湖沒湖,更缺水。哨所有時連飲水做飯的水都缺,更別說像洗衣服等其他方面的用水,特別是冬天,官兵們多數(shù)的衣服都是等待來年春天再洗。上等兵王宇豪兩個月前鑿冰取水掉進河里,戰(zhàn)友們把他撈上來時,他已被凍得渾身哆嗦,但第二天照舊和大家鑿冰取水。
現(xiàn)年30歲的上士尹小波,高原缺氧的環(huán)境導致他雙手指甲內(nèi)陷嚴重,黢黑的臉龐透著一絲高原紅,看起來比同齡人老了10多歲。血稠、紅細胞增多、左心房大、失眠、每次休假的富氧反應和歸隊后的高原反應,令他苦不堪言。盡管也產(chǎn)生過“不在西藏堅守”的念頭,可他還是割舍不下哨所的那一抹“中國紅”,每次假期不滿就提前歸隊。
同他一樣言行不一的,還有廣東籍戰(zhàn)士鐘國睿。這位來自“花城”的戰(zhàn)士,面對終年大霧彌漫、陰冷潮濕、年平均氣溫零下8度(常有零下30度的酷寒)、封凍期在6個月以上、山上除了高原杜鵑很少能看到其他綠色植物、不是雨季就是雪季的地方極不適應,沒過多久,他的手上和臉上就留下了清晰的凍傷痕跡。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他萌生了去意。但是,解放軍第43醫(yī)院的醫(yī)生、護士拉著安全繩,攀崖涉雪、冒著危險爬上哨所,在“生命禁區(qū)”強忍高原反應為戰(zhàn)士巡診。醫(yī)護人員的“自討苦吃”,讓他明白了什么是精神高度和奉獻維度,知道了為什么說“奮斗是青春最厚重的底色”的道理。昨天我們問他,你最大的夢想是什么?他干脆地說:“留隊轉(zhuǎn)士官,為祖國奉獻一切,至死不渝!”
有人說,當兵就是盡義務。同行的王祖橋副團長講,如果你沒有崇高的追求和理想信念,僅是為盡義務,你就不可能在無名湖哨所生存下去。這里的官兵把哨所當成檢驗精神高地的平臺,官兵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上士聶秉富連續(xù)在哨所服役15年,“攆”都“攆”不走,每次換哨就是不下山。戰(zhàn)士劉嘉遠退伍后,第二次申請進藏服役,提出非無名湖哨所不去。他們說:“每天在哨所守著‘中國紅’,若時間不能慢些,至少人生更有意義些?!?/p>
聽了他們的故事,我深深地感受到,他們選擇了西藏高原,高原也選擇了他們。無論經(jīng)歷什么風雨,他們已經(jīng)并將繼續(xù)“不忘初心,拼搏奮斗”。正如團政委陳曉軍所言:“中國紅”給我力量和驕傲,我為“中國紅”創(chuàng)造平安和吉祥。
(中國軍網(wǎng)西藏山南2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