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青團記憶:我外公走后我才讀懂“老兵”這本書
一
呂舜匆匆忙忙趕到派出所,看到外公再一次大義凜然地坐在接待室,笑嘻嘻地和民警小吳嘮嗑。對上彼此的目光,呂舜和小吳已經(jīng)有了默契,也都有些無奈。
已經(jīng)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來派出所接外公回家了。每次原因都一樣,都是因為老頭兒在看過勝利日閱兵后突發(fā)奇想后的固執(zhí)。
“外公,咱以后能不能不去白玉山下給大伙兒講故事了?您現(xiàn)在身體不像以前了……”回家的路上,呂舜探詢地問。
旅順大屠殺
“臭小子!不行。有好些事,太久以前的了,我不說,就沒人在意了。”退伍多年,外公說話依舊有部隊的范兒,言簡意賅。
“那也不能總麻煩人小吳保護您吧?人家也挺忙的?!眳嗡磭L試著換個角度勸說。
外公沉默了一會,半晌,說:“小吳確實是個好孩子……可這件事,我覺得堅持沒錯?!彪S后外公嘆了口氣,“小小,你知道嗎,每個人死后都會變成一本書……”
“小小”是旅大地區(qū)的方言,泛指年輕的小伙子,也是外公愛喚自己的小名,普通程度如同放之全國皆知的“小明”。他的大名也是外公給起的,隨意灑脫如外公,因為和出生地諧音,便取了“旅順”的諧音。
外公是退伍老兵,年輕的時候在抗戰(zhàn)英雄團服役,帶他的老班長個個都是抗日英雄,身上總籠著一層穿過腥風血雨的凝重。不知是自己的感悟還是老班長的熏陶,外公常常說一句話:“每個人死后都會變成一本書,活著的時候,感受就是記載、交流就是被翻閱,而在身后,書的內(nèi)容就是生前的種種?!?/p>
對于呂舜來說,在2015年9月3日之前,如果外公是一本書,這本書其實更像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