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間,年近古稀的陳永泰如同大海撈針一樣,千方百計尋訪進藏先遣連烈士家屬,備嘗艱辛苦楚。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目的只有一個——讓遺屬們知道這些烈士的歸宿。最終,經(jīng)過部隊、地方政府以及好心人的共同努力,陳永泰已尋找到了33位烈士的親屬,但還有29位烈士遺屬不知道親人犧牲的情況。南疆軍區(qū)尋找烈士遺屬的行動依舊在進行,陳永泰老人尋找烈士遺屬的行動依然在持續(xù)。
請關(guān)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的詳細(xì)報道——
陳永泰的老伴常年臥病在床。要找到進藏先遣連的烈士遺屬,需要查閱卷帙浩繁的文獻(xiàn)資料。為了方便照顧老伴,他往往把小桌挪到老伴的床頭核對各類信息。 陳明 攝
團圓
■王雪振 解飛
尋找,尋找,尋找……
這個簡單的動詞,對于70歲的陳永泰而言,將毫無懸念地貫穿一生。
2010年,在西藏阿里獅泉河烈士陵園,陳永泰終于“見到”自己苦苦尋找的父親——長眠在阿里高原的烈士陳忠義。
陳忠義犧牲時,年僅34歲。如今,他的兒子陳永泰已滿頭白發(fā)。那一刻,在這座位于世界之巔的烈士陵園里,這對失散了半個多世紀(jì)的父子終于“團圓”。站在烈士陳忠義墓碑前,陳永泰“一下子感覺到好像父親就把我抱在他的懷里,我在哭、他在哭”。
白頭皓首,陰陽兩隔;千里墳塋,無限凄涼。那一天,兒子終于找到了父親,父親終于“見到”了兒子。
團圓,這個尋常人們拈手可得的幸福,在這種特殊的場景中,深深觸動著現(xiàn)場每一個人的心弦。
“共產(chǎn)黨最后把他定成好人還是壞人”
陳忠義1947年當(dāng)兵。那時,陳永泰還不到半歲。
征戰(zhàn)四方,陳忠義與家里保持聯(lián)絡(luò)的主要渠道就是寫信。
1950年8月1日,陳忠義給家里寄來了最后一封信,來信地址是“新疆于田縣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騎兵師二十三團一連”。
在那封信里,這位3歲孩子的父親充滿了對光明前景的深深期許:“我們即將開往西藏,解放那里的窮苦老百姓,家里暫時不要給我寫回信,去信是收不到的,等我們勝利后再給家里來信?!?/p>
此后,陳忠義便杳無音信,留給家人的是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的深深思念。
世事本就艱難,家里缺了陳忠義這個頂梁柱,孤兒寡母的生活更是難上加難。
陳永泰三、四歲的時候,看到別的小孩子都是爸爸帶著玩,便回去問母親,為什么自己沒有爸爸。母親很認(rèn)真地說:“你爸爸當(dāng)兵去了,你等著,他會回來的?!?/p>
“你等著,他會回來的。”這既是陳媽媽對兒子的承諾,也是她給自己的一種鼓勵。
陳永泰家在甘肅甘谷縣,十年九旱,糧食常常不夠吃。但每當(dāng)小麥?zhǔn)斋@,母親總是先交足公糧。她對年幼的陳永泰說:“那是交給你爸爸打仗吃的?!?/p>
陳永泰的母親是文盲。為了能找到丈夫陳忠義,她拼力供陳永泰上學(xué)讀書,希望他長本事了能找到父親。為了湊學(xué)費,她爬到高高的楊樹上砍樹枝,賣柴換錢……
極度的貧困未曾壓倒孤兒寡母那顆等待的心。
1962年,陳永泰15歲。一天,他看見母親一個人在屋里,呆呆看著父親陳忠義發(fā)來的信。這些信,她小心翼翼地收藏了十多年。顯然,她又在思念遠(yuǎn)方的丈夫了。
目睹此景,懂事的陳永泰下定決心,一定要把自己的父親找回來,讓全家團圓。決心既定,陳永泰便想到了給國防部寫信。沒有信紙,沒有郵票,陳永泰悄悄把柜子上的銅環(huán)拆掉賣錢,最終將尋找父親的信發(fā)了出去。
后來,陳永泰每到集市,都會到郵局看看有沒有回信。1963年10月,他終于收到了一封寫著“陳永泰收”的信。這封信,是從南疆軍區(qū)政治部發(fā)來的。
苦苦找尋,終獲回音,激動不已的陳永泰竟一時不敢拆信。猶豫再三,陳永泰終于顫抖著打開了那封信——父親陳忠義早在進軍西藏時,便于藏北扎麻芒堡地區(qū)犧牲了。
噩耗突來,陳永泰傷心不已。苦苦尋找,他沒想到日日思念的父親早已不在人世。
陳永泰擔(dān)心母親得知消息后會悲傷過度,就請鄉(xiāng)村醫(yī)生一同前往家中,再把信念給母親聽。
陳媽媽非常平靜。信件讀完后,她只問了一句:“共產(chǎn)黨最后把他定成好人還是壞人?”
陳永泰說:“是好人,是解放西藏的人民功臣。”陳媽媽聽了,喃喃地說:“是好人就好,是好人就好……”
過了一段時間,母親親自操辦了陳忠義的祭奠儀式。她請人寫了一篇很長的祭文,詳細(xì)地敘述了她把孩子撫養(yǎng)大的過程,訴說了她思念陳忠義的點點滴滴。祭文讀完的時候,母親一下子哭了,一聲聲抽泣,肝腸寸斷。
13年的等待,終于塵埃落定。陳媽媽用這個儀式,寄托了哀思,同時也給丈夫陳忠義,做了一個圓滿的交代。
1980年,陳永泰的母親去世。